文/姚宏 武汉力电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将其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提到,要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融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不过,即便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起来还是不容易。手头缺钱、进市场门槛高、技术创新跟不上等难题,依旧困扰着不少企业。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各地政府接连出招,推出不少扶持政策,就是想把营商环境优化好,让企业能稳健发展。这些政策从财税优惠、金融服务,到创新激励、数字化转型,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帮企业解决了不少难题,让大家都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顶层设计更加完善,规划引领作用明显。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2021年12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专项规划。例如,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将显著提升,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实现快速增长。上海市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全链条培育,建设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数智化平台,支持企业“小升规、规转强、强转股、股上市”,目标到“十五五”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2万家左右。这些规划接连落地,就像给中小企业点亮了前行的路标。
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公平竞争环境持续优化。良法善治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18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施行,以专章形式明确规定了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融资促进、权益保护等举措,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坚实基础。2020年9月,国务院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直击拖欠账款问题,强化履约约束与信用监管。《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则进一步细化了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支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突破政府采购壁垒。
优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民营和中小企业一直是财政金融扶持的重点。这几年,国家不断加码减税降费,企业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门槛降低,个税专项扣除也让很多中小企业更加有发展信心。在融资方面,支持政策越来越丰富,融资环境越来越好。不管是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是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管是发展供应链金融,还是推出续贷过桥服务,都让中小企业贷款更容易、发展更有底气。
管理变革蓄势待发,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管理哲学悄然生变,回归以人为本初心。从工业时代跨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难。过去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毛病不少:效率变低、执行不力,组织也越来越僵化。这时候,更灵活的柔性组织、更精简的扁平化结构,还有互联互通的网络化模式不断冒头。加上追求个性自由的年轻员工成了职场主力,管理又多了新难题。对中小企业来说,应该及时换个管理思路。尊重员工的个性,激发主动做事的热情;建立公平的制度,让努力的人有面子、有收获;还要包容不同想法,把差异变成创新的灵感。
组织变革蓄势待发,平台思维重塑运营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写了商业玩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创业门槛也跟着变低。这时候平台企业扎堆冒头,跨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中小企业来说,想要活下去、活得好,就得在组织模式上动刀子。当务之急是打破部门间的 “墙”,砍掉冗余管理层级,搭起高效灵活的创新型架构。
数字化转型提速增效,智能时代呼唤管理升级。现在,5G、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不断更新和融合,催生出智能制造、智慧服务这些新的业态。企业比拼的关键,就是看谁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做得好。对中小企业来说,得赶紧抓住这波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机会,加快转型改造。
开放创新协同共赢,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产学研协同增添新动能。新一轮科技浪潮席卷而来,全球创新格局正在重塑,机遇和挑战同时摆在眼前。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发力:国家一直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需求为指引、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巩固企业在创新中的核心地位。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越来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也越来越严格,给创新吃下定心丸。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中小企业突破资源瓶颈、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对中小企业来说,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搞产学研,能补上自身短板。缺技术、没场地、少人才这些难题,都能借力外部资源解决。要是能参与重大科技项目,还能啃下核心技术硬骨头,在行业里抢占先机。可以说,产学研合作做得有多深入,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天花板。
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国际化发展尽显新优势。现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产业分工也在快速洗牌。新兴国家发展势头正劲,彼此间合作不断加深,给全球化添了新活力;但另一边,逆全球化的声音也多了起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冒头,让全球化进程碰上了阻力。对中小企业来说,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参与国际合作,好处不少。既能打开海外市场、打响品牌,还能学到先进经验,加快自身升级转型。
承担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成就新作为。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只盯着物质,开始更关注精神层面,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社会责任这些话题越来越受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ESG投资理念(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理念)火遍全球。这个理念把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长远收益绑在一起,成了新趋势。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不能只盯着赚钱,还得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眼下,绿色低碳转型既是大势所趋,也藏着新商机,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个赛道大展拳脚;投身公益、帮扶困难群体,既能回馈社会,也能激发企业向上的动力,这份担当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做生意讲究诚信,守住契约精神,这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打响品牌的关键。重视员工成长、为社区谋福利,看似是情怀,实则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发展路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机遇同样藏在其中。企业要紧跟政策导向,稳住发展信心;借助科技力量,实现突破升级;主动打开合作大门,与行业伙伴抱团前行。唯有以创新为引擎,才能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200265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