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10-57260315 | 邮箱:cbmag@163.com 设为首页

中国品牌官

今日要闻

鲨鲨购——员工福利新风向 秋风起 品蟹季 6大大闸蟹品牌劲爆上线

  秋风起,蟹脚痒  吃螃蟹,是秋天该有的美食态度  因为阳澄湖水质营养成分高,养殖环境好,湖里的水草不仅净化水质,还帮助大闸蟹锻炼身体,活动得身体更健康,肉质更紧...

商业银行如何精准把控信用风险

  文/张琪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风险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既是金融工作的核心使命,也是其长期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营条件的持续演变,信贷风险呈现出新情况和新特点,其隐蔽性、复杂性和危害性不断加剧。因此,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已然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竞争力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妥善管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成为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用风险是指因客户或交易对手违约或其信用质量下滑,而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因此信贷风险自然成为其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在狭义上,信用风险特指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所面临的违约风险,具体表现为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按时收回、无法正常周转使用、出现呆滞或者呆账的可能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信贷风险。

  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经济学中,完全信息假设是一个核心理论,即假设市场上的“经济人”都拥有完全的信息。然而,现实情况是市场信息的分布并不对称。交易各方所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的,并存在差异。有些市场参与者因掌握更多信息而处于优势,而另一些则处于信息劣势。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更多的人可能会为了谋取利益而选择隐瞒对信息较少方不利的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种投机行为势必会加大市场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明显。银行在作出信贷决策前需获取大量信息,如行业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形势等宏观分析,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开拓情况、产品竞争力、财务报表等微观数据。然而,作为信息优势方的借款人,可能会选择隐瞒不利信息或提供虚假数据,如伪造财务报表,以获取银行贷款。由于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借款人的真实信用水平、偿债能力和贷款风险,因此批准的信贷项目容易发生违约和信用质量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信用风险。

  不确定性是风险产生的根源,其中既包括经济主体心理和行为上的不确定性,但更多地源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例如宏观经济趋势、政治形势、社会稳定性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这种外部的不确定性是随机的、偶然性的,且难以预测,它不仅对个别经济主体产生影响,更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冲击。因此,由外部不确定性引发的信用风险被称为“系统性风险”。

  如何管理信用风险

  人才是现代社会竞争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高低与员工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培养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宏观政策理解、财务会计知识、法律知识掌握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同时,明确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与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联系,提升其分析和处理复杂业务信用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增强员工的执行力,确保他们能及时、认真地处理风险预警,使风险管理无死角。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风险管理文化自然成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将风险管理提升至战略层面,并将其纳入长远发展规划;其次,通过风险管理文化培训,将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渗透到银行的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心中,全行上下形成“全员关注、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关注”的风险意识;最后,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统一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确保银行各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依赖大量人力投入,且信息获取有限,难以全面评估客户风险。客户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使风险管理进入大数据时代,有效减少了客户经理的信息收集工作量,并能及时全面地发出客户风险预警。

  客户风险预警基于预警系统的信息数据,结合信贷政策和规章制度,通过设定预警规则和参数,实现预警信号的及时筛选、提示与监测,并对风险预警的核查处置持续跟踪。这一预警系统革新了传统的贷前、贷中及贷后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贷前调查是了解客户的重要阶段,对于从源头上控制好风险至关重要。此阶段需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投融资和关联担保情况,严防通过虚假手段套取信贷资金,确保承贷主体、资金用途和抵押担保的真实可信。

  贷中审查需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充分揭示业务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审查人应检查信贷员提交的资料是否齐全,合法合规性,评估信贷业务是否符合法律、政策和规定,对整体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风险防范建议,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贷后检查应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贷款发放后应密切关注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行业风险,利用行内预警和贷后调查系统,多角度评估贷款风险。

  为加强风险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大数据整合内外部信息,包括行内客户信息、信贷数据以及外部征信、法律诉讼等信息,实现360度客户信息扫描,打破信息孤岛。二是推进大数据合作,构建金融共享平台,涵盖贷前后、定价、风险预警等多功能,助力中小银行共同防范风险。三是强化大数据在线上系统的应用,如开发风险预警、客户关联关系分析、贷前贷后智能调查等系统,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确保客户风险全面暴露。四是建立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反欺诈引擎,并与云服务对接,精确监控并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做实风险大排查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口径全覆盖原则,对商业银行表内外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摸清显性或隐性承担信用风险的各项贷款、投资、表外等敞口的真实信用风险情况,准确实施客户分类。针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贷款,将采取增加缓释措施、压缩风险敞口、加强清处置等手段,以加速风险化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对于高风险客户和项目,做到知道退、敢于退、舍得退。要逐户排查潜在风险客户概况、风险产生原因,并督促经营机构拟定和落实风险化解处置措施,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做好风险客户回溯工作。审批部门需定期梳理逾期和欠息客户清单,回溯业务申报及审批流程,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向经营机构反馈。同时,结合实际,对潜在风险较高的行业客户和业务进行动态回检,摸清底数,研判风险情况,提前干预,防范风险积聚。

  针对重大、复杂项目,可协调各业务、审批和风险合规部门,共同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并开展实地调研。此举旨在将风险关口前置,通过多部门协同,全面了解项目情况,评估项目风险,并实施全流程管理,以提升服务效率并加强风险防控。同时,审批条线将积极与风险条线、内审条线对接,实时共享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以及其他风险事项等相关信息,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主动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