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这两年互联网并购就像过年的鞭炮声,震动人们的耳膜,携程联手去哪儿是最新一挂。那么并购之后,这些品牌将何去何从,会不会有些品牌将被弃用?
从历史经验看,的确有不少互联网品牌并购后衰微。
在腾讯电商布局中,易迅网曾是重要一环,可是随着腾讯入股京东,现在易迅网地位已经非常尴尬,京东显然不需要经营双品牌,而腾讯也已不想再直接插手电商业务。随着卜广齐等创业元老离开另行创业,易迅网被曝出服务质量下降。
沃尔玛2012年收购一号店也曾被寄予沃尔玛互联网化重任,无奈收购之后难达沃尔玛期望,人员排队离职,一号店创始人已另开炉灶。
雅虎在投资阿里巴巴时,雅虎中国是作为对价之一并入阿里巴巴管理,但现在雅虎中国已经基本消失了。此外国人曾经热拥的聊天软件MSN,格调比QQ高不少,可是也被微软弃用。
这些收购大多是以大吃小,而且是100%持股。这就牵涉到融合问题,也牵涉到创业者激励问题。
但是近来并购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并购方式和目的上。2012年优酷土豆并购算是中国互联网新型并购的开端,采用吸收合并方式,并购之后依然是双品牌战略,双方各自为安。此后58同城和赶集网、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这些合作存在于股东层面,很少涉及业务整合,这些并购方式更像是结盟。
这些并购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利益。按照现在的扩张模式,互联网行业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就要不停烧钱,谁也不能保证自家会胜出,如果在胜负已定前提早结盟则能提前锁定胜局,老大老二皆大欢喜。所以投资方最有动力撮合行业前两名合作。据报道,滴滴快的成立没多久,就有资本撮合两家公司合并。
但是在竞争结果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并购双方并不宜业务整合,因为两家公司架构文化不同,双方优势很难叠加,贸然整合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甚至给后来者逆袭机会。这跟制造业差别很大。
上述几个案例并购主体规模相当,即使并购规模悬殊,也很少再出现100%股权收购案例。比如近年来腾讯多是进行参股,持股多在20%以下,阿里巴巴也多用这种方式,而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合作,还采用了交叉持股方式。这种并购方式不干涉对方经营,也不给对方管理者套现走人的机会,可以锁定人才。
由此可见,新型并购下,品牌很少会被牺牲和舍弃,各家品牌公司的经营也很少受并购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就是竞争下的自然消亡。每年都有很多公司经营无望死亡,互联网公司尤其多。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