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7米宽的县道上坑坑洼洼,摩的司机邱天宁刚接了一单活。
这单活毫无特色,客户是从香港过来开鞋厂的老板,从黄埠到吉隆,一块五一趟。开摩的两年多,赚到六七千元。但是邱天宁不满足,他羡慕。
就在不久前,早年到香港学会制鞋手艺的一群人,回到惠东开办了十多个鞋厂,规模和工艺在如今不值一提,却是当时当地的风云人物。这是一个邱天宁渴望加入的行列。于是,1986年的冬天,他卖掉了赖以为生的摩托车,决定和另外两个摩的司机一起开鞋厂。
就经济改革而言,1986年是个重要的年份:消费品除粮、油外基本取消票证,敞开供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也即“863”计划发布。破产法被通过,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唱响了北京工人体育馆――不管邱天宁是否听过这首歌,就和他卖车创业一样,二者都传递出那个时代强烈的不安分气息。
在那之后到如今,邱天宁做了29年的鞋子。
制鞋的门槛不高――但不等于没有,原本从黄埠请了做鞋的师傅来传授技术,对方却临时变卦,怎么办?邱天宁决定自学成才:从亲戚那里拿来最普通的平底鞋,在摩托车换来的制鞋机器上一次次试验。“都不敢说是自己做的,怕人家不相信,对外都说是从香港请来的师傅教的。”
鞋子做好了,邱天宁就拉着装满鞋子样板的皮箱到鞋店里面推销,谈好货,再用三轮车一趟趟拉。人工制鞋,工艺不过硬,导致不少惠东的鞋子被戏称为“礼拜鞋”。于是,邱天宁在1994年从台湾引入流水线,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女鞋生产。
在最好的光景,2000年到2008年之间,他的新星鞋厂每条生产线雇佣了200多名工人,七八成产品做内销。在此期间,他也曾试图“自立门户”,创立品牌,但“做自己的品牌太不容易,只能维持现状。”2002年前后到如今,他转做外销。
2015年对邱天宁来说,状况并不好:卢布贬值,人民币没有贬值,出口压力骤然增加。多年搬迁过来的工厂,目前不仅没有扩产的需求,甚至还存在生产线的部分闲置。外面的菜市场,傍晚时分便纷纷收摊。
对于惠东女鞋的发展,作为惠东鞋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的他充满忧虑,却又感到希望。“老了,全都过时了,没有用了。”的下一句是“老了加科学才有用。”科学在他这里,意思其实是“创新”。邱天宁有很多提议:做好鞋文化节培育鞋文化氛围;实行分类指导,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广东省女鞋质检中心等平台,提升惠东女鞋在全国女鞋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想做大,就要做内销,以我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到全国跑,但是做淘宝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8岁的邱天宁,看似已经“服老”,却依旧对女鞋事业充满热望。
(责任编辑:HN061)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