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互联网时代,品牌和互联网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们可以这样说,离开互联网的品牌将一文不值,反过来互联网没有品牌的支撑也无法实现价值。正如高速公路需要好的车辆才可以发挥其价值,因为品牌包含了技术、质量等品质,两者结合将产生更大的能量,可以迅速提升其影响力。品牌要有好的明天,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要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的传播力才可以实现,关键是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第一,是需要提升品牌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产品本身,另外一个是平台。之前阿里巴巴出现过一些问题,尽管事情过去了,但我们仍需铭记,品牌必须要有美誉度,要有好的品质才可以赢得市场,否则,将是两败俱伤。正如我们到一个大的商场,买到一些品质不好的商品,比如说假冒伪劣的也将一并影响商场作为平台的声誉。所以品牌和互联网是一荣俱荣,双方都要追求好的品质才可以共同提升。
互联网为品牌提升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时代,追求高质快速。没有高速扩张的影响力,就难以实现品牌的价值。现在这种影响力必须要借助互联网,因为它的效益是最高、最大化的,珍惜把握这种机会才可以推动品牌的快速成长。按照现代传播学的观点,实现有效传播,取决于信息的来源有足够的影响力。正如霍夫曼做过的测试得出的结论一样,企业的传播要让受众理解。
第二,是传播的技巧。人类社会有效的传播应当有助于合理的判断,合理的判断有助于实现价值。据此可以推断,传播对于品牌发挥影响力、实现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品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力,互联网正是给了这样的机会,这个载体非常重要。同样,好的品牌也扩充和充实了互联网传播的影响力。正如买东西消费者现在都想到京东、淘宝,人们知道在这里可以买到你所需要的东西,品牌在这个平台可以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第三,品牌应该如何拥抱互联网时代?一是要重视用户的主导作用。要利用大数据正确地反映用户对品牌的各种需求,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以市场客户为第一需要。为客户开展品牌咨询服务,提升品牌服务能力,不仅在功能上,也要在服务上,与互联网有机衔接。要打造好互联网平台,需要有过硬的品质,才能在互联网上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品牌的名誉无法转化为实际效益是目前困扰许多企业的难题,如何让品牌影响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值得深思。二是要借助互联网提升品牌的辐射力。受众是有自己的偏好和选择性的,分众需要聚焦,互联网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品牌可以通过聚焦受众产生强大的辐射能力,一定要借力才可以发力。品牌要产生强大的辐射力,离不开品牌和互联网结合所产生的作用。三是要充分利用聚合能量实现优势互补。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品牌和互联网是优势互补、作用互动的。品牌要充分展示自身才可以彰显魅力,效果达到最大化。而这只能在互联网上才可以实现。这聚合能力可以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我们要利用好,它的效应是非常大的。四是要推动转型升级,形成品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时代,这个时代显著的标志是品牌加互联网,品牌其实包含了新技
术、新信息、新材料、新方式,可以带动产业升级,从而推动转型发展,最终形成品牌经济。五是要积极推动城市群的大力发展。长三角在全国是比较有优势的城市群,我们要更好地利用,更多地发挥产业的优势互补。对于上海等城市而言,过去由人口红利和政策倾斜积累的优势已难再重复辉煌,所以我们现在只有创新,通过科技的融入,打造高价值的品牌,将其辐射至长三角,带动产业升级,最终形成产业链。而这一切其实都离不开互联网的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城市群可以产生的效益和效能就是通过互联网和品牌的结合。六是要注意到互联网已经国际化。我们的品牌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来看,品牌还需进一步开发。有人跟我讲,我们国内有很多的老品牌不错,“中华品牌响当当”,大家注意到一个明确的现象,有一些品牌并没有成长,只是一个记忆罢了。如果说要把这些品牌拿出来,让它成长,一定要有技术含量,我们小时候的品牌肯定是很好的,但若不与时俱进谋发展就只能固步自封。
当前我国自主品牌和国际化的品牌相比仍存在差距,互联网其实就是让我们缩小这种距离,让我们知道差距所在。正如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的是老爷车,跑不起来,而且发挥不了高速公路的作用,那个时候我们留下的只是遗憾。所以说互联网对推动品牌的发展意义是积极的,是有正能量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或者说我们通过这个产生一个倒逼机制,提升我们的品牌能力。
应该说,以品牌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已经不是一句口号。关键还是要行动,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这样一个时代。必须要积极行动,才可以顺势而为,任何懈怠都会错失这种机会。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以良好的作为去打造名扬世界的中国品牌。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