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 吃螃蟹,是秋天该有的美食态度 因为阳澄湖水质营养成分高,养殖环境好,湖里的水草不仅净化水质,还帮助大闸蟹锻炼身体,活动得身体更健康,肉质更紧...
文/刘蔚 福建经济学校
供销社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基层组织优势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国家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宣传贯彻农村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构建农村流通体系及三农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明确了供销社在新时期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独特作用,标志着供销社改革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探索与发展阶段。
福建省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以社有企业改革发展为切入点,认真贯彻中央11号文件和省委6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有企业在经营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显著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全省系统社有企业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实力龙头企业,其中包括3家国家级和3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计33家;二是维持原状企业,这部分企业因人员众多、历史负担重,难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仍沿用原有体制运行;三是歇业状态企业,主要涉及部分商贸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因经营不且债权债务问题未解决而处于歇业;四是开放办社企业,全省系统已吸纳125家企业。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并吸纳社会涉农组织、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及农户加入,形成了多样化的经济联合体,构建起广泛的经营服务网络。
截至2023年,福建省9个市、63个县(市、区)已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7个市、51个县(市、区)成立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全省全资和控股企业共1037家,资产总额153.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元,增长3.6%;全省系统社有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62.4亿元、利润总额4.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4%、17.3%。福建省供销社荣获2023年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一等奖。
福建省供销社社有企业近年来能逐步克服困难,主要得益于持续的改革。然而,部分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反映出改革改制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化。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改革为手段,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福建省供销社社有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内部优势分析(S)
基层网点宽广,社会政治功能突出。供销社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合作经济模式,已成立70余年,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基层网点广泛分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步入新时代,供销社不断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调整结构,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构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三农”工作的深入与持续发展。此外,供销社还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联结城乡的特殊社会政治功能。
组织构架完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福建省供销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即肩负起对全省供销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及教育培训的重任。目前,全省供销社体系包括9个设区市社、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社、69个县级社、938个基层社以及超过10230个各类经营服务网点。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关于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福建省供销社积极指导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参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产业结构完整,经营成效全国领先。供销社经营业务广泛,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和城乡生活各领域,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具城乡双向服务功能。福建省供销社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秉承为农、务农、姓农的宗旨,全力推进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026.08亿元,同比增长13.88%。在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继续名列前茅,巩固了其第一方阵的地位。
内部劣势分析(W)
企业发展不平衡,联合带动力有待提高。除福农集团外,其他社有企业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行业集聚效应及带动作用。企业间联合合作与资源整合尚待加强,未能构建有效的连锁经营机制及优势互补的服务产业链,与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需求及综合平台定位尚有差距。
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企业内部架构及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规章流程均需明确与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当前,企业虽业务拓展迅速,但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力,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倾向,且企业行政化、机关化问题仍存在。
业务结构较单一,市场开拓力有待增强。多数社有企业仍存在“守摊子,过日子”的传统观念。如农资企业经营结构单一,自有品牌匮乏,对上游优质资源的获取和下游渠道的掌控能力薄弱。面对化肥农药零增长、传统农资市场萎缩及农资储备业务下滑的趋势,如何确保并提升农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日益严峻的挑战。同时,城市建设导致部分资产面临政府拆迁、收储,资产存量持续减少。加之电商冲击,实体店面经营收益下降,进而影响租金收入,使得依赖资产租赁的企业利润不断缩减。
人才缺口较明显,梯队建设有待重视。企业职工队伍面临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开拓创新能力欠缺,思维方式和管理能力未能适应市场变化及企业发展需求,尤以缺乏市场运营、技术钻研、管理策划的复合型人才为甚。董监高及财务人员职责履行尚待加强,其专业思维、素养及技能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在处理重大项目与任务时,更显得捉襟见肘。
外部机会分析(O)
国家重大政策给予支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供销社作为农村经济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新政策支持下,积极探索经营、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持续巩固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农村小康建设需求迫切。当前,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正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此,全系统需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富裕富足为中心,增强机遇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村小康建设,这是我们当前的责任与担当。
省内发展规划明确方向。2021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等,为供销社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些要点与供销社主责紧密相关,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基础上,供销社应深化各项工作,为农民谋福祉、推进供销社向智慧型、智能型、创新型的特色综合性经济组织发展。
外部威胁分析(T)
供销社组织性质界定较模糊。供销社作为事业参公性质单位,主要运作费用来自财政支持。由于其半政府半市场的特殊形式,下属企业在组织框架、运营和决议等方面受政府机关影响较大,未能完全按市场规律经营管理企业。这种体制对农民生产、生活指导意义有限,带动和幅射效应明显不足。同时,供销社在人才引进和晋升机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下属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转入其他领域,偏离了农业农村市场主业,导致服务三农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突出。
供销社所有者身份认定模糊。在变革历程中,供销社的所有制结构逐步演变,农民对供销社的认同与归属感逐渐减弱。部分基层单位对供销社资产归属权的问题仍未明晰;农民与供销社间沟通不足,相互理解欠缺,导致新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常遇阻碍,难以有效落实。此外,供销社作为合作经济组织的特殊身份,在其职能履行中易遭遇管理与执行力度不到位的问题。高效推动三农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社有企业面临强大竞争对手。进入新时期,供销社在中央政策扶持下,大力推进转型变革,积极探索为农服务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将重心投入到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再生资源利用等非传统领域。尽管供销社在农村渠道具有优势,但这些领域近年来市场热度持续高涨,众多企业竞相涌入。相比之下,供销社在技术、管理人才及知名度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因此面临着巨大且前所未有的外部竞争压力。
农资商品经营风险持续增加。农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储备期间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频发,存在价格倒挂风险,增加了农资主营业务的盈利难度。同时,农资储备布局不均衡,仓储位置偏离交通干线,设施陈旧老化,致使物流成本上升,储备投放面临压力。此外,企业负债率高,“两金”占比过高,不仅影响了企业运行效率,也削弱了盈利能力,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
福建省供销社社有企业可持续发展SWOT矩阵分析
针对福建省供销社社有企业,我们进行了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客观分析,并据此构建了SWOT矩阵,从而为福建省供销社社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四种战略方向,如图1所示。
基于这些战略分析,我们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在强化制度管理中建立机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为此,要促进社有企业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结合,建立高效、协调、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重视制度的修订完善与业务流程的规范优化,以增强执行力。同时,平衡规范与发展、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强化流程控制、管理提升及审计监督,构建层层防线,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和常态化安全生产。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应着力提升企业治理与管理水平。此外,社有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自我封闭、单打独斗的模式,坚持开放办社原则。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动不同层级、不同地域和系统内外的合作,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供销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抓好主责主业中夯实基础。要紧扣“固本强基、夯实基础”的目标,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巩固主营业务。利用供销社合作经济的优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体现供销特色的新型业务和产品;依托福建省地域特色,持续打造“福茶”“福果”“福米”“福水”“福菜”等“福”字号系列特色农产品。通过探索新模式、加强系统内外合作,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形成合力,促进产品多样化,扩大销售网络。同时,优化社有资产租赁工作,确保通过有形市场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资产招标,做到程序合规,手续合法,以保障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抓好为农服务中树立形象。立足“三农”,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民需要,转变经营方式,拓展为农服务领域。通过项目带动,增强社有企业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和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及生产一条龙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牢固树立供销品牌形象,加大农产品展示展销宣传力度,提升为农服务的综合能力,提高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知名度,确保为农服务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此外,要加强服务企业意识,发挥好沟通协调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抓好项目建设中增强后劲。积极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的社有企业,可在全面评估后实行承包经营,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围绕供销社主责主业,需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利用现有优势,针对供销特点规划并实施一批社有企业重点项目,同时加速在建项目进度。此外,应建立社有企业财务、投资、产权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提高监管效率。具体推进中,包括中央厨房、闽菜预制菜、集采集配、冷链物流、农资仓库及信息系统等项目,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通过项目的示范引领,持续增强社有企业发展后劲。
在加强人才培养中激发活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坚持人才兴社、人才兴企战略,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构建高素质企业员工队伍至关重要。为提升社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需积极探索市场化的人才选用、考核和激励机制,并不断完善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既要拓宽渠道引进优秀人才,也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合理规划人才职业生涯,确保既能吸引人才,又能留住人才,持续激发社有企业活力。
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要坚信其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致力于增强供销合作社人的自豪感及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守为农初心,牢记服务宗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传承“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供销社红色基因,积极塑造以“为农、务农、姓农”为核心的新时代供销合作社文化。同时,加强作风建设,从严要求,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作风,提升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工作热情。突出供销合作社行业特色,推进理念、制度、机制创新,结合经济服务与文化服务,融合经营性文化服务与公益性文化服务,提供诚信优质服务,加快品牌培育,持续提升竞争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省供销社系统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创新发展,以苦干实干、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三农”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秋风起,蟹脚痒 吃螃蟹,是秋天该有的美食态度 … [详细]
中国商业期刊网讯:5月28日上午,由北京聊城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