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剡水详述60岁老国企“一拖”的创新基因与国际化路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振华 曹煦 | 河南洛阳报道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一拖”),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面民族工业的旗帜。1955到2015年,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履带拖拉机、第一台小轮拖、第一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第一台动力换挡拖拉机……皆出自这里。
过去数十年,“东方红”拖拉机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为数亿农民创造着前行的动力,如今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之下,60岁的老国企中国一拖,不断探索迸发新的动力,推动农业装备转型升级并“走出去”,完成从农业装备供应商,到成为提供农业装备成套产品和一揽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巨大蜕变。
“互联网+”催生新商业模式
夏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部,田间地头阳光火辣,拖拉机手坐在装有空调的驾驶室,不需要踩离合、不需要下地调整农机具,因为有了智能化控制的设备,拖拉机手只需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实现换挡操作,舒适便捷、省油高效,地头、死角等原本不易作业的位置轻松覆盖。
中国一拖2014年量产的动力换挡拖拉机进入市场,让这一场景得以成为现实。
与目前国内拖拉机常规机型相比,融合了包括动力换挡等10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在内的东方红系列重型轮式拖拉机,平均节能30%,作业效率提升了40%。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难掩兴奋:“中国一拖完全掌握(东方红动力换挡系列拖拉机的)自主知识产权,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面市后倒逼国外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降价30%。”
“自动挡拖拉机”的背后,折射了一拖人三代创新历程的厚积薄发。
中国一拖在先后经历了建厂之初照搬苏联,从意大利、英国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两个阶段后,从2004年至今进入了第三个创新阶段,其最大特点是联合研发。“联合研发的过程当中,中方和外方团队采取混合编队,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工作,最后研发的成果知识产权百分之百是我们的。”赵剡水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比如动力换挡和电控柴油机等核心部件,我们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跟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同步。”赵剡水表示,中国一拖现在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发系列产品,“中国制造”的后发优势已经做到了。
在赵剡水看来,对拥有1005项专利的中国一拖来说,技术创新是必要的,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必须的。
今年4月,中国一拖东方红e购商城上线,用户可以在线提出个性化需求,中国一拖为东方红用户提供精细、个性、全程服务。据介绍,该商城目前采取“传统+网络”、“线上+线下”的O2O品牌专营模式,未来还将实现PC网与移动互联网同步。每个用户拿起手机就可以在最近距离买到自己需要的零配件。
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看来,东方红e购商场上线,开创了农机流通渠道借助互联网变革的先河,将对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一拖已经开始在网上卖拖拉机,只是走出了寻求模式创新的第一步。”赵剡水显然并不满足于“互联网+拖拉机”的简单买卖,“一拖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中有10个业务课题小组,其中一个组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赵剡水告诉记者,拥有325万拖拉机客户的中国一拖,掌握着贴近农村的宝贵资源和特殊优势,“将来要搭建一个自己的网络和平台。从卖拖拉机,到成套农机具,然后到农资,这样就相当于给用户提供了成套解决方案。”
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2015年8月5日凌晨5点,随着最后一台东方红大轮拖缓缓驶进船舱,“晨歌”号货轮迎着朝阳离开青岛黄岛港,起航前往古巴。中国一拖古巴项目的两批共587台大中轮拖全部发运。
古巴只是东方红产品目前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一个缩影。
中国一拖走出国门要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国际贸易,东方红产品进入非洲马里、科特迪瓦等国,由此成为最早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随后数年中国一拖在塞尔维亚、南非、波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陆续建立了组装厂,进军南美、东欧、西亚、中亚市场,初步完成了全球营销网络的布局。
2011年是一拖国际化的重要年份,这年春天中国一拖成功收购意大利ARGO集团旗下的法国McCormick工厂,并更名为一拖(法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机工业收购世界级农机企业的第一例。
完成收购后,中国一拖第一时间派出研发团队,在一拖法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法国公司传动系产品和中国一拖总部的拖拉机整机配套,开发中国和欧洲市场的适用机型。
收购法国公司后,中国一拖动力换挡拖拉机系列化、商品化的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已实现批量化销售,市场反应积极。“这次收购不但使一拖扩大国内高端拖拉机的市场份额,而且快速进入法国及欧洲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系列动力换挡拖拉机产品。”赵剡水说。
关于当前最热的“一带一路”战略,赵剡水认为企业一定要认识深刻,要比原来干得更扎实、更深入,“千万不要想着搭上国家‘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就能过去,如果没有做好准备随时会掉下去。”
赵剡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欧等农业国,中国一拖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走出去”对策,以满足当地国的农机需求。在塔吉克斯坦,中国一拖积极纳入河南省与塔吉克斯坦签署的有关项目合作;在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一拖成立了海外公司,总部派出人员常年驻点,提供售后服务及培训工作;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一拖和中国保利合作开拓当地市场;在白俄罗斯,中国一拖成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的首批入园企业,跟东欧最大农机企业明斯克拖拉机厂建立联合研发中心。
对话赵剡水:产品升级换代的目的是商品化
《中国经济周刊》: 对中国一拖来讲,未来创新的出路在哪儿?
赵剡水: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我们已经不觉得很自豪了,因为这是“必选动作”。未来创新的出路就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否则中国的农业机械行业没有希望。就像曾经辉煌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你不能说它们的产品技术不行,主要是模式失败了,而这一点对农业行业同样非常迫切。
比如以前客户是拿着钱买拖拉机,以后拿这钱来买拖拉机的时候我们已经给他配机具了,包括中国一拖生产的机具和别的厂家生产的。这个不是简单的配,我们是通过大量试验,证明这台拖拉机配这个机具比配那个机具不容易出事故,而且效率高。
将来我们还要去影响农村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方式。现在对待农村一定要切换思维,不能拿过去衡量农民的标准用于现在,举个例子,现在农村年轻人上网比例已经不低于城市,等等。
《中国经济周刊》:用户在中国一拖就可以“一站式购齐”?
赵剡水:对。有人说中国种了5000年地了,现在反倒是中国农产品(000061,股吧)没有竞争力,国外的进口粮食都比中国便宜。实际上这背后一个是规模化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科学化问题,已经不是咱们传统概念里的种地了,科学种田是中国未来趋势。
《中国经济周刊》: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农机行业好像进步慢了些。
赵剡水:好多人一提农机就觉得“傻大粗”,实际上不是这个概念,国外拖拉机比汽车要贵很多,在日本,一台同等马力的拖拉机的价格是汽车的三四倍。
拖拉机要控制好几个系统,柴油机是一个系统,拖拉机跟机具又组合成一个机组系统,然后机组跟土壤又是一个系统,机组跟农作物又是一个系统,而且农作物有高有矮,边界都不是很明确,如果再加上农机跟农艺再结合起来,那就更复杂。
除了农机现代化,实际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非常丰富,科学种田、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这都是非常复杂的事。所以美国在20世纪的时候把农业现代化列为20项影响人类的技术并排在前列。在我看来,未来农艺和农机融合,这是必须的趋势。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一拖要达到您描绘的这种愿景,有一个时间期限吗?
赵剡水:最少20年。一拖这几年日子还可以,但是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会非常困难。从宏观方面看,实体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大;从一拖自身看,产品升级换代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今年1到9月份,动力换挡拖拉机销量只有2700多台,还处于爬坡过程,所以说现阶段对我们非常关键。
在此之前中国现在主销的拖拉机,跟国外先进厂商主销的拖拉机,差了一代,大概有10到15年,甚至个别地方可能有20年的差距。一拖这次升级换代之后,我们就可以说完全跟国外的同行企业处于一个平台上了。所以今后3到5年对我们非常关键。产品转型、升级、换代的目的是商品化,最后没有商品化都不叫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中国一拖“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转移情况如何?
赵剡水:我们这块走得比较早。记得我刚刚当总经理时跟政府签的第一个协议,就是将学校移交。包括“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工作也起步较早,一拖生活区的电改至少已经有10年了,眼下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推进棚户区改造。
一拖在2000年经历了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李克强总理总共来一拖视察过5次,在2001到2002年担任河南省省长时就来过两次,带领有关部门到一拖现场办公,将一拖的不良资产剥离,包括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更重要的是亲自给我们梳理主业,指导我们回归拖拉机主业,现在看来这都是非常正确的。
一拖现在正在建设职工服务体系,围绕职工的幸福或者围绕社区的幸福,在这个社区之内打造一个平台更好地为职工服务,把平台当作产业去经营,实现产业化。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