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6月初中国核建的成功上市,核电建设、核电运营、核电燃料及配件的全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完整呈现在A股市场。
近期,核电产业链上A股上市公司动作频频,先是东方电气(600875,股吧)总经理与哈尔滨电气集团董事长职务对调引发了市场对这两大央企集团的合并重组预期,再是中国核电(601985,股吧)透露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三门核电1号机组将在2017年投产,核电行业内上市公司的一点一滴都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机构对核电设备公司调研力度亦明显加大。
其中,深耕核废料智能化处理的通裕重工(300185,股吧)(300185)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据公司6月初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西南证券(600369,股吧)、太平洋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和建信基金等多家券商及机构对公司进行了集中调研,机构发表观点表示看好公司未来前景,认为通裕重工将长期受益于核电行业的大发展,估值水平有望持续迎来提升。
重启核电蓝图 催生巨大核电后市场
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紧急出台“国四条”,暂停审批新建核电项目,直至2015年,我国核电建设重启,迅速成为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如今,核电站处于扩张时期,随之而来的核三废也成为了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料显示,每百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的核电站一年产生中低放核废料约100立方米,乏燃料约25吨。根据2014年11月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预估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每年将产生中低放废料约5800m3,乏燃料约1450吨。
然而,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核废料处理设施和处置场远远滞后于核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目前我国的在运核电站堆积了大量的核废料。假设按照目前的核废料增长比例计算,2020年将有8940吨乏燃料待处理,上述核废料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马上会造成核电停堆。这意味着,作为核电后市场的重要一环,核废料智能处理设备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空前的发展机遇。
同时,《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相关部门需对全国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进行统一布局,加强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区域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规划和建设,以高风险放射性废物治理为重点,加快放射性废液固化处理进程。
这意味着,在核电项目建设的同时,企业需同步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核电站建设时要求环保“三同时”,必须同时建设核废料处置中心以及中低放处置场。目前,在建的徐大堡核电站购买100亩地用于中低放核废料处置场建设。由此看来,国家未来将重点建设核电站核废料减容中心和中低放处置场,市场规模预估将超过千亿。
此外,在核退役方面放射性物项的安全处理与处置以及场址成为绿色开放或转为新用途的需求或将催生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
定位核三废智能处理 紧密绑定下游巨头
据了解,通裕重工明确定位于核三废处理和核退役智能设备研发和生产。公司利用原有的业务资源优势积极与中核集团、中广核以及国家核电等三大核电集团的研究院所就核三废、核退役处理设备展开研发合作,通过技术融合推动市场,从产业链源头入手占领技术制高点,从而形成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的紧密结合。
去年6月,通裕重工收购了国内核废料智能化处理用遥控吊车和移动厂房唯一的提供商东方机电70%股权。据了解,东方机电20年来累计为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提供了10台(套)核废料处理遥控吊车,具备多年成功供货业绩,其自行研发的核废料处置场用移动厂房――四川飞凤山核废料处置场遥控吊车及移动厂房,已经被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中核集团等部门联合验收,是国内首台被权威部门验收的核废料处理大型起吊设备。
在此基础上,通裕重工积极拓展核三废处理设备领域,分别与中核集团核一院、核二院在液态核废料处理设备含硼废液高效固化生产线和固态核废料处理设备超级压缩生产线展开合作,形成了中低放核废料全产业链处理设备布局。
同时,通裕重工已收到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证书,该证书适用于不大于120MN自由锻液压机(压实机)的设计、制造,表明公司已具备向中核集团提供超级压实机的资质。公司亦进一步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一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放射性废物治理产品研发、联合开展核退役及核三废治理新技术引进。
而就在5月底,根据公司公告,东方机电又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签署了《含硼废液高效固化生产线工程样机合作研制合同》,业界分析,此次合作将有利于公司积累核三废处理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和供货经验,提升公司在核三废处理领域的知名度,有助于公司核电相关产品的市场拓展。
公司方面亦信心十足,表示将借助在高放核废料实验设备经验基础上积极参与国家乏燃料后处理厂设备的研发与制造,进一步参与核设施退役设备研发和制造,打造中国核三废和核退役设备领域龙头企业。根据目前资料推测未来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市场将超万亿元投资。
竞争优势凸显 垄断巨大蓝海市场
核电后市场对于行业内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大蛋糕,通裕重工之所以如此受投资机构关注,除了庞大的市场空间外,与其独有的竞争优势关联莫大(博客,微博)。
一方面,公司核心管理层拥有多位核电行业内专家。公开资料显示,通裕重工控股70%的东方机电剩余30%股权仍由创始人薛亦安持有。据了解,薛亦安具有30余年核电设备设计制造经验,曾主持并全过程参与了国内第一台数控遥控吊车的自主研发和制造以及国内第一套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主管道金属保温层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核废设备作为技术门槛极高的行业,公司核心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权威性无疑为公司在行业内筑起了一道护城河。
另一方面,通裕重工有着令同行艳羡的业绩和资质优势。控股子公司东方机电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核电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从第一代核电产品入手,逐步向核三废处理装备进军,其在核废料处理领域的十几项设备业绩更是为公司在核三废领域的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东方机电和通裕重工另一子公司海杰冶金均为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业务“卡位”准确,从技术研发入手强占产业链制高点,通过技术融合推动市场,从而形成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的紧密结合,并构建了研发与制造的先发垄断优势。与公司建立业务及研发合作的中核集团、中广核以及国家核电等三大核电集团既是技术研发权威部门,也是市场主要客户,而核电对于业绩与资质的高要求无形中又提高了行业竞争门槛。
基于此,多家券商研报观点表示看好通裕重工在核电后市场的大力布局,认为公司市场+技术+产能=高成长。(CIS)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