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界传媒与贵州习酒联合主办的“2018商界领袖新年论坛”,于1月24日至25日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商界APP”作为大会唯一指定移动资讯平台,将全程第一时间发布现场干货、动态。
以下为圆桌论坛现场实录:
主持人:我们特别邀请业内知名的专家与企业家进行圆桌论坛,有请:通威新能源董事长胡荣柱先生,酷特云蓝工学院院长李金柱先生,华非云董事长黄海先生,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戴中亚先生,掌声有请!
曹一方:大家好,我是本次圆桌论坛的主持人。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大的背景趋势,一个是政策,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从2015年开始到2025年这十年间,对于产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战略。
在十九大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要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说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一定是必然的趋势。
第二方面我说一下趋势,在整个产业经济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前一段时间我们更多的是谈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但现在,人工智能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词汇。
对于很多企业家朋友来讲,可能对大数据包括信息技术怎么跟实体经济融合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弄清楚的时候,人工智能又来了。可能大家感到更多的是迷茫,智能制造到底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我们怎么切入智能制造。
基于这两大背景,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三位企业家以及宁乡经开区领导来分享这个话题,我们想请四位嘉宾基于自己企业的实践经验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蓝图,来总结提炼出更多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能够给大家一些实际的帮助。
第一位我想邀请的嘉宾是酷特云蓝工学院的院长李金柱先生,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酷特云蓝的形象代言人,他一定对这一块有深刻的见解。
酷特云蓝的前身叫青岛红领集团,大家一定有所耳闻。这家公司将一件西服拆分成一千多道工序和元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智能化定制。平时我们定制西服可能需要一个月时间,酷特云蓝只需要一周时间,就能够实现从消费者需求到工厂生产的整个产业链。有请李总为我们分享。
李金柱:非常感谢,首先一提智能制造,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结合体,如何让智慧变成能力,否则就是没有能力。我们怎么能把需求、想法或者我想要的东西,通过渠道手段帮助它成为制造的东西,这就是智能制造。
所以智能制造是手段、工具和方法,目的是帮助企业赚更多的钱,帮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服务,这也是道和术的问题。
我们做智能制造干什么?对企业来讲就是提高盈利能力,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得到更满意的服务,好的产品、好的价值和好的体验。
如何用智能制造驱动转型升级?我认为在这个层级上,和我们理解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完全是两种概念。我同意习酒张德芹先生的观点,自动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都是技术、手段和工具。
转型升级的目的是赚钱,路径是用新的经济模式,做一个好的设计,做好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怎么在C和M之间提高资源配备能力,提高效率,使消费者得到更好的产品,企业得到更好的利润。所以要有一个新的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方法。要想实现这个盈利模式,必须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流程再造。
三是用工具使盈利模式实现,使组织架构和流程再造实现。
我们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用这一套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全球客户自主设计,全球消费者在我们平台上设计自己的服装,整个资源整合都是智能化完成,七个工作日保证交货。用客户数据支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真正完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曹一方:接下来邀请通威董事长胡荣柱胡总,通威有一个工厂大概有2.8万平方米,没有一个工人,有12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天生产135万块太阳能光伏电磁板。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有请通威董事长胡荣柱先生。
胡荣柱:谢谢,成都和重庆在我心目中从来都是一家人,我们和商界也是老朋友,从成都到重庆就像回到自己家。在座的很多都是年轻朋友,可能你们的父母辈对通威不陌生,很多人熟悉我们很久以前的饲料广告。
去年我们在成都建成了全球第一条太阳能电磁片生产线,我们做出了全球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
通威最早是源于非常传统的农牧行业。养殖非常重要的是饲料环节,通威从80年代创业到现在,一直在水产饲料这一块是中国的引领者。为什么我们又进入了新能源产业呢,其实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具体我不赘述。
我给大家阐述一下,看似两个差别比较大的产业,我们同时都在从事,今天我们农业三十多年了,新能源产业做了十年多了,两个产业都做到了全球领先的程度。
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我觉得非常好:传承。通威是做制造业的,最重要的是实在与踏实,做到极致。比如说太阳能电磁板的生产,若干年前这些技术无论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都是掌握在老外手里。但是通威十年前就有了这个能力,比如说太阳能电磁片,我们经过不到五年时间就做到全球第一的位置。
前面几位嘉宾也谈到,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虚拟现实等等,确实它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是人,是管理者包括一线生产工人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说到德国制造,我觉得背后最重要的还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背后就是踏实与认真,把事情做到极致。
我们其实也在践行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理念,就是做到极致,精雕细琢,贯彻到方方面面,这就是我们的做法,谢谢大家。
曹一方:去年我们参观了通威,了解到了通威集团渔光战略的布局,令人叹为观止。什么叫渔光战略,就是渔业和光伏,这真是一个奇思妙想,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创新。我们2018年上半年要组织会员去参观访问,要听胡总介绍世界上首条工业4.0的现代化生产线。
下面我想邀请黄海黄总,华非云公司是重庆本土从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公司,对交通轨道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黄海先生也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切入点,整合整个轨道交通制造产业链,他的公司去年在印尼拿下了订单。有请黄总介绍一下信息整合技术和大数据整合技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有请。
黄海:今天有幸接受《商界》杂志的邀请来到会场,与大家分享对于智能制造的一些认识和改进,以及我们在实践中如何参照智能制造的道路实现产业升级。
上来之前,我大概拟了一个与大家分享的主题,后来我发现我要讲的跟在网上搜出来的差不多,如果我再重复一遍也没有什么意思。我就从我自己从事高端装备制造这一块如何与智能制造挂钩来进行分享。
我们华非云现在大概有五百多亩地,有厂房,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大型基建项目。我们做的核心是参照波音的模式,在重庆本身已经具备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条基础上,来完成具有重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共轨道交通体系的对外输出。
我们目前已经拿到的市场和正在扩展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的国家,比如印尼、巴基斯坦等,主要是装备产业输出。但这与智能制造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提几个细节。在座的大多数都是重庆人,重庆第一条轨道是轻轨2号线,其中最关键的是轨道连接的地方,那里一套设备就是7万人民币。但是我们发现一套设备大概接近1吨,毛坯价格也就6000块钱,加上很少的部件,加工成本2000多,总成本不超过2万美金,而目前在海外销售3万美金左右一套。
所以,我们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并不是百度上看到的要人工技术和智能整合的资源绑在一起实现效率的提高。我的理解就是智能制造核心在于制造,就是通过智能制造让你了解你的产品,因为可能连客户都不知道他真实的需要,但你是专业人员,你要去引导客户的需求,同时要把国内非常完善的基础制造能力整合在平台上,交付给客户,满足客户的需要。
归根结底,智能制造就是用最高的效率把最好的资源组建成客户最需要的产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其实更多地起到工具的作用,它代替了我们对各种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通过一系列的智能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整合产业链,找到最优化的整合和制造的路径,能够有所预见性地给客户提供更高价值,超出他的希望,这才是我们完善自己的根本出发点。谢谢大家。
曹一方:其实不管是我们做轨道交通的整合制造,还是做服装,或者制造光伏电池,实际上是智能制造给了我们机会。现在我们能够通过智能制造这样一个工具和技术,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该去生产什么。
下面有请宁乡开发区戴中亚主任为大家分享,他们在智能制造和新型装备制造方面大力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生态,他们如何理解智能制造这个产业的发展,以及我们宁乡开发区是怎么做规划布局的?有请戴中亚主任。
戴中亚:在座的各位企业领袖,行业翘楚,本来是不敢在鲁班门前弄大斧的,但是作为一个为企业服务的园区总负责人,很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我们服务企业的真诚态度。
作为一个产业园区人,我觉得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更应该做的,一是为智能制造提供优良环境,二是推动智能制造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具体来说,就是如何推动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产业的升级,实现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和产品品质的提升。第二点就是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如何转化为智能制造产品。第三是用智能制造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讲的工业4.0来制造出智能制造的产品。
作为宁乡经开区,我们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321的产业体系。3就是3个主导产业,2是两个特色产业,互联网产业和保健品大健康产业,1是一个配套产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智能制造融入到321的产业体系之中。
刚才大家应该可以看到,我们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一个园区,我们的加加酱油是传统本土企业,由原来几块钱一瓶卖到现在二十多块钱一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过去要用摇控器操作电器,现在一些电器可以直接在手机APP上操作,实现了智能化的升级。而且现在的格力空调不完全是调节温度,而且还调节空气质量,调节湿度,实现了智能家居的用途,谢谢大家。
曹一方:最后我们想这样安排,邀请胡总和黄总说说,我们作为实体企业该如何与智能制造结合,切入点在哪里?路径在哪里?请简单地做一个提炼和概括。
第二是请戴中亚主任为我们分享一下,智能制造并不仅仅在单个企业实现,更多地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共振。宁乡经开区这一块是如何布局,如何做的?
第三是有请李院长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么多年我们尝试在智能制造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方法论,也帮助了很多企业完成他们工业4.0的转型升级。这些企业升级过程中,究竟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克服?先从李总开始。
李金柱:谢谢大家,刚才我从理念上给各位做了一个分享,我们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传统企业,我们到目前为止用了14年时间探索转型升级。14年前就开始探索,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供应链如何变化来适应消费者升级,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与碎片化。
你不能提高成本,不能提高价格,价值还要提升。消费者需求在发生变化,变得个性化与碎片化,我们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要进行转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这些问题,靠目前的技术和智能化是解决不掉的。怎么解决?就是我们现在在探索和实践的,如何从过去的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效率更高。
转折的第一要务就是解决路径的问题,就是怎么通过现在的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然后把我们找到的正确方向和我们设定的路径、流程以及适合的架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下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提高效率。
综合起来讲,首先要找到盈利模式,用我们的组织架构和流程再造把它制定下来,用人工智能的手段把效率提高。
我们从2011年开始研究这个方案,2016年1月1号起,我们帮助30个行业、70个企业做转型升级的辅导,我们提供的是我们14年付出的教训,血的代价。这70多个项目,6个月就可以把整个盈利模式与架构流程梳理完,然后用人工智能把它固化下来。
所以,这就是新时代的道和新时代的术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时代的技术深度融合。我想,我们14年的实践不一定能给大家提供经验,但一定是好的教训。
胡荣柱:刚才谈到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叫得比较响,我想说它是个工具,我们企业有不同的形态,我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就需要规模化与标准化。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地降低成本,让太阳能发电产品早日能够和传统的火电成本相提并论,那样可以更快地进入千家万户,加快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替代污染,我们的目的就是加快这个进程。
要做到这个,就是要不断扩大规模,不断降低成本。我们工业4.0、人工智能也是这个目的,与刚才说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借助先进的工具达到相应的目的。企业不一样,产品形态不一样,消费者不一样,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最本质的东西,怎么能够把先进的技术或者理念和我们自身的行业、企业的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再一次强调,现在很多东西很热,遍地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不谈人工智能好像企业就没有办法发展了。我们一定要去伪存真,还是要秉承做事情认真极致的态度,借助工具,找到自己的竞争力。你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竞争力。
黄海:刚才各位提到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为了满足什么东西,需求在哪里?如果是通过智能改进制造,通过智能优化供应链,那么我们讨论智能制造的时候,核心问题还是你制造出的东西是干什么的,有人用吗,有人需要吗,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东西是在你制造的范围内吗?
所以我们谈智能制造的时候,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我们所制造的东西。我们在分工及产业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该满足什么样的需求,首先要明确这个,才能选择道路。
智能制造这一块儿,就是让你以最优的效率,最短的途径,用最好的资源完成你所处的角色,实现你的社会分工,起到在整个产业链中应起的作用。
所以,我们一直在聊智能制造,不管是什么途径,不管是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核心就是让你能够知道在社会角色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它只是一个通道,用通道保证你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完成正确的目标,谢谢。
戴中亚:作为我们园区来讲,如何应用好智能制造,一方面是如何推动智能制造为我们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来加油助力,一个是要实现食品产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要推动智能家电、智能终端与智能家居的融合发展;三是推动绿色建材与装备的融合发展;四是推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
第二是为智能制造营造好营商环境,一是提供好的人才环境,二是为技术转化提供好的金融环境,三是为转型升级提供好的产业政策,四是推动智能制造与主导产业结合,形成一个产业的生态闭环圈。
曹一方:谢谢戴中亚主任,我想一场短短的圆桌论坛,或许并不能解决很多企业家的实际问题,但是相信一定会给各位朋友带来一定的收获和启示。祝愿各位朋友能够找到精准的缺口,找到适合自己企业与产业发展的路径,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