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消费市场>正文
  • 被绑架的滴滴专车司机

  • 责任编辑:新商业 2017-08-14 20:03:22
  •   滴滴专车又“惹上麻烦”了。

      几天前,有滴滴专车司机向媒体投诉,滴滴公司的一项内部规定侵犯了他们的权益——根据滴滴公司规定,一辆滴滴专车内,必须配备三瓶矿泉水,而这些水必须到滴滴公司指定的地点购买指定的一款矿泉水,否则,将被罚钱和扣分。

      “如果被投诉或者发现放的水不是这种指定水,就会被公司罚钱和扣分。”有滴滴专车司机说,扣钱一般都是200元、300元,被扣分也很麻烦,一旦分数低于滴滴公司的要求线,滴滴软件就不再“派活”了。

      条件越来越严苛,收入不升反降,不少滴滴专车司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跑还是不跑?

      但,滴滴公司自己也觉得委屈:我们所制定的规定,目的是让司机更好地提供服务乘客,有错吗?

      其实,2016年,可能是滴滴最为艰难的一年。

      彼时,这家创办近4年的互联网公司正被各种负面新闻搞得焦头烂额。

      取消司机端补贴、上海分部被立案调查、女乘客被顺风车司机劫杀、电竞选手被专车司机挑断手筋和最严苛专车新政出台等……以上每一条新闻仿佛都能致这个承载着中国互联网”分享经济”口号的公司于死地。

      就像特斯拉的几次车祸总能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而普通车辆的车祸却如同天气预报一样迅速被人遗忘,公众们早已习惯将双重标准应用于新旧事物的检核上。

      在完成了与Uber的合并之后,这个占有近90%市场份额的出行巨头开始了对自身的改革。2017年3月,滴滴宣布累计清退了约2500万名司机。

      这其中,有些是因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中一证或多证存在问题;有些因涉毒、犯罪和健康原因等触及滴滴”负面清单”范围;还有司机因自身或车辆问题无法通过审核,找他人代为注册,使用他人账号,均被人像认证、反作弊等技术手段剔除。

      “滴滴专车”作为面对高端用户的业务,自然成为了滴滴本次重点整改的对象。有专车车主抱怨:政府每次”压”滴滴,滴滴就来”压”我们。

      诚然,在政府”出行新政”和滴滴”严苛服务标准”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专车司机们似乎正陷入泥潭之中,难以动弹。

      跑,还不跑?

      一个价值20万的工作

      在滴滴专车业务刚推出的时候,用户们总是充满期待的。

      除了平台补贴之后的超低价格,用户显然更期待行程中能否出现一辆超出心理预期的高级轿车,以及车主是否会是一个志趣相投的交谈对象。价格、乘车体验和社交场景的搭建,三者相加,成为了专车业务能够迅速颠覆行业的全部秘诀。

      因缺乏专车的基本标准,”高级轿车”的定义亦模糊不清。从10万元左右的低配合资车,到超百万元的性能跑车,皆可归属专车之列。司机的身份同样鱼龙混杂,下岗工人、出租车司机、转业军人,甚至也混入了某些抱有别样”企图”的另类人群。

      问题似乎显而易见,从业人员的多元化和极低地从业忠诚度,导致滴滴平台始终难以全面掌控专车的服务质量,进而无法保证乘客有一个完美且持续的乘车体验。

      但无论是传统出租车的挂靠,还是私家车入驻模式,对司机的掌控都难以做到像公司劳动雇佣关系的程度。最终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服务的参差不齐和品质的彻底失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符合政府出台的”网约车新规”,滴滴对于专车及司机制定了更为严苛的管理标准,”认证司机”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最基本的个人、车辆信息审查和岗前培训考试之外,认证司机必须在一天之内跑够规定数量的订单。由于专车订单由平台进行派单,司机并没有选择订单的权利,所以订单数量下限的制定,意味着司机每天在线时长的固定。

      “如果跑不够订单,第二天就不会给你派单了”,这位重庆的滴滴专车司机说自己每天需要在车上坐12个小时左右,才能够达到”认证司机”的要求。在滴滴出行的APP上,你可以在专车司机的头像下方看到一个明显”五星认证”的logo,这个logo代表了用户以及平台对其服务质量的肯定。

      这显然是一个”熬人”的职业,除去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司机必须时刻保持在线状态,以免错过乘客订单。

      对于乘客来说,司机的长时间在线可以保证自己在下单时能够快速对接,避免了长时间的等待。但司机们可不这么看,当专车成为了他们的谋生工具,共享经济的舒适与从容便全然不见踪影。

      以这位重庆司机为例,因按揭买车每月需还近4000千元贷款,加上家里孩子正在读高中,高额的花费让他不敢有任何懈怠。

      “就当20万买了个工作吧,只是稍微累点”。

      辛勤的司机与无情的积分

      服务行业有一个”平衡法则”,即用户所感受到的便利程度与服务提供者的繁琐程度成正比。

      同样,对于专车司机来说,要想提高用户的乘坐体验就必须增加司机的服务难度。但对于滴滴来说,面对层次不同的司机队伍,似乎很难将这样的理念成功灌输给每一个参与者,这时信用积分系统便成为了重要的考核手段。

      初始阶段,每个司机都用有相同的信用积分,但随着服务次数的增加,每位司机的信用积分便开始出现不同的差异。得到用户好评、按时上传车辆照片和完成规定数量订单等可以加分,但取消用户订单、遭到用户投诉或不按规定提供服务都会遭到扣分。

      低信用积分所带来的结果是司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有人每月仅够温饱,而有人却可以月入万元。

      举个例子,当一位专车用户下单过后,在3公里范围内有两名专车司机,一位信用分180分,另一位只有110分。此时,高信用积分司机将会优先获得本次订单,而低信用积分司机则只能继续等待,直至下一个订单出现。

      除了派单的先后顺序之外,所收到的订单质量亦有不同。

      “金额高的订单会优先派给高信用积分司机,因为滴滴不愿意失优质客户”,一位已经服务了近7000单的”认证司机”李师傅道明了其中的逻辑。

      愿意花高价使用专车的这类群体,必然是滴滴需要重点服务的对象。他们对价格并不敏感,但更加看重司机的服务质量,任何服务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这类用户的流失。

      作为高信用积分的司机代表,李师傅每天都能够收到前往机场、城郊或区县的”远距离”订单,每日的流水也基本维持在700元以上。

      但并非每位司机都能够像李师傅一样,服务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很可能导致信用积分的流逝。最常见的是,早晚高峰的极度拥堵而导致接客迟到。

      “他明明就在马路对面,过个斑马线就可以上车,非要我多绕好几公里调头去对面接他”。说起当初被投诉的经历,刚入专车行当不久了小刘显然非常气愤。用户的一次严重投诉,很可能让司机几个月以来的努力功亏一篑。

      因为必经之路上的连环车祸,小刘在接单之后的路上耽误了近30分钟,气愤的乘客对他进行了多次投诉。平台并没有给小刘任何申诉机会,便扣除了他的信用积分。较低的信用积分让小刘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获得充足的订单,即便有也只是一些5~6公里的小额订单。

      “等今年跑完我就不跑了,以后还是找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吧,哪怕工资低一点”,小刘说。

      优惠券也带不动消费者

      日产天籁、丰田凯美瑞和本田雅阁,是专车中数量最多的三种车型。

      这三款车辆不但能够恰好满足国家对于网约车的相关规定,还具备”油耗低”、”毛病少”和”保养廉”的特点,深受广大专车司机欢迎。在一些一线城市,以上三款车是你能够大概率邂逅的舒适型专车。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情况反而可能有所不同。

      冯总在昆明开专车已经一年有余了,大概在2015年,他的酒店生意意外倒闭,一辆宝马5系是他仅有的”资产”。

      听说开滴滴能够赚钱,冯总便把自己的车辆加入了滴滴平台,准备每天给自己找点事做。在跑了200单便宜的快车之后,他终于获得了专车的资格。眼看这份职业即将走向正轨,冯总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比起一线城市,昆明的消费能力差距明显,就算是半价优惠也难以吸引用户乘车,加之城市巨大的电动车保有量和共享单车的布局。不要说专车,就算是快车一天也接不了几个单。

      不得已,冯总把自己的接单的标准从”行政级”改成了”舒适型”,两者之间价格差距大概在一倍左右,豪华车超高的油耗和昂贵的保养费用让这个曾经的大老板叫苦不迭。

      “昆明还是比不上北上广深,消费水平太低了,我基本上跑一单亏一单”。

      为了证实自己的言论,冯总拿出了一位在深圳开专车亲戚的收入流水截图,上面显示的金额约为2.3万元。而自己最近这一个月仅有不到5000元的流水,去除油费、保养费、保险费和路桥费等,实际收入惨不忍睹。

      与冯总情况类似的专车司机还有很多,在开专车之前他们都曾拥有自己的事业与生意,他们将自己的车辆投入到这股”分享经济”浪潮之中,补贴吹起的泡沫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最终他们却被”分享经济”逼到了墙角,该怪谁呢?

      写在最后

      “分享经济”是不是个否命题?

      如果依靠兼职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那么按照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推导,全职应该获得更高收益。

      但矛盾似乎也十分明显,如果全职工作和从事兼职的人在收入上接近持平,那么后者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变身职业化的”兼职者”。

      但披着”兼职”外衣的”全职”,还能叫分享么?

      对滴滴来说,核心业务的转型大幕似乎已经拉开。而转型成功的标准应是——当产品不再对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时,它依然对市场具有诱惑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专车业务自营化,似乎是保证品质的最佳方法。将司机统一管理培训,提升从业者素质和乘车体验,唯有如此,滴滴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出租车公司。

      但那些将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这场”资本游戏”中司机们怎么办?很遗憾,我们给不出答案。

      表面上,似乎是滴滴用几百亿烧出了自己出行”寡头”的地位,但在它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上千亿的赌博游戏。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ZAMST外用延时凝胶检测报告
  •  “岭秀红”匠心打造百年茶铺——武夷岩茶首现拍
  • 领衔中国高端家电行业,Gorenje一飞冲天
  • 高端家电市场群雄争霸,ASKO雅士高凭何定义家电奢品
  • 北京鲁籍商会会长暨优秀企业家座谈会成功举办
  • 洪茂祥:中医是根,发扬是使命
  • 乔领、宁雪君,福州刮起中国风
  • 圣八礼”清高干红!被选为文化点亮世界指定用酒!
  • 主编推荐 ...
  • 华阳集团碳烯科技石墨烯新产品石墨烯发热墙板成功落地阳泉...

  • 辰视将携新技术新产品参加第11届深圳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

  • 签约王一博,上线新产品,香飘飘如何俘获年轻人?...

  • 品牌课堂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