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军 滴滴出行前顾问 天善资本创始合伙人
互联网时代,产品有重塑企业的能力,微信再造了腾讯,抖音再造了字节跳动。反之,产品也有通杀的能力,微信把持了社交入口、淘宝把持了交易入口、滴滴把持了出行入口……虽然也有个别竞争者,但一款国民级产品,基本可以打造一个市场。
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的崛起。马化腾、周鸿祎、王兴、张一鸣、雷军、傅盛等众多知名企业创始人都强调过自己产品经理的角色。他们强调的究竟是自己哪方面的特质,或者说,哪些品质使得他们成为产品经理,因而改变了世界?
怎么挑选产品经理
优秀产品经理较依赖洞察和思维,知识性内容对这个职业的价值有限,脱离实践的学习培训并不能保证输出合格人才,所以没有对应的学科。
过去几年我面试了几百个产品经理,既为了保证滴滴产品经理的平均水准,也为了刻意学习怎么挑选产品经理,我试图从各个维度分析他们的特征。
市场上的产品经理职级,其背后影响因素众多,如:
能力:专业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
素质:品性、潜力;
岗位:业务规模、团队规模、边缘程度;
绩效:战功、绩优、业务增长;
资历:领域经验、工龄、履历背景;
博弈:稀缺性、谈判能力、跳槽升级、高薪倒推、离职挽留、让位补偿;
评审问题:随机性、临场表现、评委水平、作弊、领导强推。
你是否遇到过某些产品经理,职级挺高、背景挺强,但好像水平一般,就是以上原因导致的。
产品经理的关键能力,不是学习知识(虽然产品经理也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实践中权衡取舍和持续迭代以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和验证。
产品经理不是输出标准化的职业,其产出(产品成功)往往受到企业和环境的巨大影响,以产品结果来衡量产品经理的能力不尽合理。
一个产品经理的能力,按天赋高低可以分为ABC三类:
A类:有深度思考能力或超常同理心
对产品经理而言,深度思考是指习惯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且在同等条件下,对事物的洞察更深或更快。
能深度思考的人很少,但只有借助深度思考,在微观场景和宏观背景下发现并理解事物的共性、差异性和各种因果关系,才能在现实世界不断总结出规律和特点,提高未来决策和行为的成功率。
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两场相同的战争,产品经理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永远要在变化的环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永远保持创造性的工作,如果产品经理的同理心和深度思考能力占优,那么同等条件下其创造力也会占优。
A类产品经理很少见,跟智商、经验、级别不一定有关,更多是跟特殊天赋和潜力有关。
事后分析一个产品或行业的得失和规律相对容易,很多人都能做得不错,但当产品和行业还处于结局不确定的发展过程中,就能更早更深地察觉到市场需求和行业方向的特质是企业最希望产品经理拥有的,这也是我们总在努力寻找A类产品经理的原因。
B类:逻辑清晰且有产品心
对B类人才的要求很低,只要符合逻辑清晰且有产品心又没有明显缺陷,面试一般都会通过。
产品心是指真的喜欢做产品,喜欢做产品经理,也想做好这个产品,能从工作中感受到乐趣。而不是功利心特别强,因为高薪、职业声望、权力、追求短期绩效等因素而做产品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产品部组织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中,有60名核心或高潜产品经理参加,结果最多的人格类型是INTJ(内向直觉思维判断,专家型)、INTP(内向直觉思维知觉,架构师型)、ENTJ(外向直觉思维判断,领袖型),共有36人(占60%),而这三类人格在正常人口统计中只占6%—12%(基于几个不同的统计)。NT类人格代表着理性思考,运用理智和逻辑处理问题,关注事情的重点。
当然,还有40%的核心或高潜产品经理是其他人格,分布广泛,所以测试结果不是这三种人格的产品经理也不用在意。
C类: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
逻辑不清晰,同理心明显弱,功利心过重,都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至少不适合成为高阶产品经理。高阶产品经理需要面对大量权衡取舍,没有上帝视角会降低决策质量。
缺乏职业热爱,期望工作朝九晚五和休闲生活,不爱加班的人,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这个职业需要持续积累大量用户样本,不花大量时间不可能合格。
自我认知过高的人,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有些背景和智力不错的候选人,因为自我认知高于他的实际情况,也明显不适合。
不爱思考,缺乏好奇心,自以为逻辑理性但过分围绕事物表面信息思考的人,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
点子多、爱思考,但又缺乏实践精神,抗拒或不重视事实、验证、反馈、迭代的人,也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
ABC分类法只是一种简化方法,而且只是对天赋和潜力的分类,不是对当前能力的分类。人并不是按这种分类标准成长的,所以准确率有限,也一定会有很多适合企业需求的好产品经理并不符合这种分类中的任何一类。
如何培养产品经理
一方面,天赋和潜力决定了产品经理的成长速度和上限;另一方面,产品实践的质量也决定了产品经理的成长速度和上限。
怎么培养好的产品经理?找一个有潜力的,将之放到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上,这样任务就完成了80%,若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则无法培养出好的产品经理。
对刚入行的产品新人而言,有两点最有价值:
第一,从大量产品迭代中验证和思考。
刚入行时别想着找机遇一飞冲天,要看哪里有大量迭代,能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经验。产品经理的学习必然是阅读、思考、实践三位一体的,其中最短板决定你的上限。
如果你不在入行的前三年积累足够多的一线实践经验,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积累。只有早期实践经验积累够多,充分理解用户多样性和人性规律,建立自己的用户模型,未来在产品工作中,效率才会足够高。
很多新人被光环效应影响,喜欢加入大公司的著名(成熟)产品,但有些产品的形态已经很稳定,团队也缺少创新热情,新人进来只能做黄金螺丝钉,即便是好苗子,成长也快不了。
第二,加入一个有产品心的小团队。
这个公司怎样、大老板怎样都不是最重要的,你只有在产品实践中,在与同伴讨论和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快速学习成长,所以产品经理必须围绕相同标的物教与学。
什么意思呢?如果要带一个产品经理,一定要跟他讨论此时此刻同一个产品的问题,大家都对此问题拥有较丰富的信息(各自理解可以不同),都能跟踪这个问题的持续迭代和反馈过程,在此基础上的讨论和学习才高效。
另一方面,只强调用户至上,不考虑成本和效率,一心一意做极致用户体验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早期和每一个高成长领域发展早期确实是可行的,那时快速渗透空白市场收益最大。但过了这个阶段或不在高成长领域,这种做法就不适用了。要回归产品的商业本质,兼顾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没有思考过赚钱的产品经理,视野也是有缺陷的,他们的市场空间在缩小,以后的日子比较难过。
对于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过早做管理”是个减分项,新手至少在前三年尽量不要做管理岗位,因为这是实践积累的最佳时间窗口。潜力越大的产品经理越是如此,应该多做项目多思考,扎实提高自己的基础积累和专业能力。
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
评判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有不同的视角和分类。
视角一: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产品经理的成长,可以用两个重要标准来判断,分别是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产品经理成长的标准之一,就是掌握用户模型。这需要大量的用户案例积累,经过亲自体验、用户反馈、bad case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大量的预判和迭代验证等环节,直到预判上线后的用户行为有高准确率。
交易模型是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掌握交易模型的关键是对某领域交易成本的充分理解,以及对多边利益博弈演化过程的充分理解。
视角二: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和实践精神
理想状态的产品经理,应该兼具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和实践精神这三方面的能力,缺什么就要补什么。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也可以根据他这三方面能力的习得情况来判断。
视角三: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以一种合理的、反思的、心灵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以及培养思辨精神。
批判性思维强调求知过程中证据、逻辑的重要性,反对依靠权威和流行观点,要求能够区分理性和情感的观念。
如果产品经理要只学一样东西来获取最大成长,那一定是批判性思维。
如果你有自我认知的可能,最优选是个人禀赋偏好与市场机会相匹配,使双方总体效用最大化。
如果是新人,还远未到需要接受针对性建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在前三四年打好基础,找一个产品文化良好的小团队,多做事、多思考。
如果你基础不扎实,产品复杂性不够,过往产品文化差,用户模型未养成,商业意识弱,就寻找有针对性的产品机会去改善。
总之,产品经理如果想把自己“卖”出高价,有三种路径:一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己对企业更有效用。二是让更多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产品经理属于只此一份的拍卖品,出价最高的企业给出的就是你的市场价格。三是发展自己的稀缺性,优先发展那些企业急需但市场供给不足的能力。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