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玲琳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广大小微民营企业在提升经济活力、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小微企业整体发展环境向好,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在解决小微企业实际问题、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从笔者近日对一些小微民营企业的走访和调研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尤为艰难,尤其是长期困扰和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在疫情中更为凸显。
要解决此难题,企业自身需要修炼内功,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资本周转效率以及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也需要党委政府在政策上继续发力,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引领作用。
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
毋庸讳言,许多小微企业在启动资金方面存在着“天然”劣势。此外,他们还面临以下资金困难和压力。
其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未能有效解决。
在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也探索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但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存在三大主要“痛点”。
一是附加条件较多。一些银行开办了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但由于小微企业难以提供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银行出于风险、贷款成本、贷款收益等考虑,要求以法人代表个人信用或个人资产作为依据或抵押。例如某银行的一项企业贷款,除了要求企业提供采购合同,贷款直接打给供货方外,还要求企业法人代表提供个人住房作为抵押,使得企业法人代表个人甚至其家庭不得不承担起企业发展的风险。
二是融资成本仍然较大。从利息压力来看,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虽然近年来有所下调,但在当前实体经济整体利润率不到10%的大环境下,贷款利息对小微企业来说仍是一笔巨大开支。另外,一些银行要求小微企业接受第三方机构进行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服务,这些费用都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获得的资金额度较低。小微企业要发展壮大,往往需要较充足的资金,但它们能够获得的银行贷款往往额度较低,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其二、回款难导致流动资金压力巨大。
回款难问题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又一大资金难题,这一难题对于以工程、软件等业务为主的小微企业来说尤为突出。如果说大型企业较为充足的资金实力使其尚能在较长的回款周期中持续经营,那么对资金本来就不够充裕的小微企业来说,一旦应收账款回收期超过正常预期,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其三、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或者办理流程繁琐。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诸多金融扶持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小微企业要么对政策不够了解或者根本不知晓,要么不清楚办理流程而寻求中介机构代办带来成本增加,要么因为流程繁琐即使享受了政策也没有较大获得感。例如我们调研的一家企业有大量应收账款,资金周转压力大,但对国家面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专项行动并不了解。再如某市的稳岗补贴政策,对稳定就业以及企业发展本是利好,但需准备大量资料、填写近十份表格,有企业为此来回跑上三四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领到几千元补贴深感不易和不值。
小微民营企业资金困境的主要成因
其一、小微民营企业的先天弱势带来融资难融资贵。
小微民营企业具有诸多先天弱势,不被银行、社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所青睐。一是成立时间短、信用不足。许多初创小微企业没有财务数据积累,不足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导致贷款难。二是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前景不明朗。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这使得银行贷款风险增大,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意愿。三是缺少固定资产,无法满足银行的抵押质押要求,即使得到第三方担保,也会增加融资成本,导致融资贵。此外,近年来一些小微企业以高息向社会募集资金最终企业创始人跑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到社会对小微企业的投资信心。
其二、回款难使得小微民营企业资金难题凸显。
回款难的原因非常复杂,如客户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回款不及时;客户打款流程长,需要进行一系列验收等程序;客户有意赖账等等。此外,需要关注的是,政府部门和国企对民营企业的拖欠也是原因之一,尤其在疫情期间多地花费了巨大的财政资金用于抗疫,导致财政经费困难,也影响到了一些项目资金的支付。
小微企业遭遇较长回款周期,往往引发资金链断裂,在此仅分析政府相关机构和国企的回款难原因。
一是新官不理旧账。这在工程类、软件类等项目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这类项目周期较长,从立项到回款往往需要几年时间,一旦相关领导工作调动,新任领导往往出于各种原因对前任所涉及的项目回款置之不理,造成拖欠。
二是相关审核流程冗长。当前政府部门和国企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日趋规范,但对项目验收、结算时间和期限往往没有法律或纪律上的明确规定,一个验收回款涉及到多个部门审核,一个部门卡壳就造成整个流程拖延甚至停滞。
三是政府部门或国企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需要企业垫资完成,给企业尤其是产业链中下游的小微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这些问题在疫情影响下尤为突出。
其三、相关政策利用不到位导致小微企业不能有效享有政策红利。
一是存在信息爆炸与信息不畅共存的现象,政策发布方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银行、相关产业部门、媒体等各个渠道,信息来源比较多元,反而造成信息不够集中和权威。
二是有关部门的政策发布及办理流程存在着某种不透明现象,甚至信息传递有“熟人倾向”,一些与政府相关部门、中介组织联系紧密的企业年年能享受政策,也有企业获取的信息有限,难以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在将中央出台的原则性政策具体化为地方政策实践时,落实政策的相关配套办法或流程操作性不够强。
破解小微民营企业资金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根本解决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包括政府、银行、企业自身在内的各方主体联合发力。
从政府角度来看,可从以下方面对政策进行完善。
一是设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基金。当前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主要对象仍是少数大中型企业,有必要针对小微企业周转快、资金要求时间紧迫、抵押物不够等特点,设立专项基金。
二是引导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回归本源,出台更为有效的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办法。例如可借鉴某银行“云税贷”业务,“云税贷”基于小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纳税记录、信用状况及结算情况等作为基础提供企业贷款,不仅手续简便、方便灵活,而且对倡导“诚信纳税,以税换贷”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利用当前的大数据技术,建立小微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一方面银行要将企业社保、税收、租金等各类数据加以采集分析,转化为银行数据信用,加快融资决策、提高信用贷款比重、简化审核流程;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企业守法、规范、诚信经营,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实现银行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二、政府部门及国企带头加大清欠力度。
针对政府部门及国企拖欠的问题,国务院在2018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专项清欠行动,并在2019年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加大清欠地方政府和国企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欠款力度,并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措施。对此,我市应积极作为,一是加大对历史欠款的清欠力度,要制定政府部门和国企欠款情况的统计方案,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建立台账。可以在“万企千亿”三年(2018-2021)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存在政府部门和国企欠款的小微企业,缓解历史欠款问题带来的发展制约,营造守法诚信社会氛围。二是建立相关结算考核制度。将项目验收后结算审计的时间期限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中,防止在项目验收后相关人员无故拖延或利用权力寻租。
第三、建立良好、通畅、公平的政策对接渠道。
可以建立起以小微企业管理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1+N”组织体系,集中整合各种扶持资源及发布渠道,打破各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格局。同时,要解决信息“爆炸”与信息“不畅”并存的现象,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既避免资源在某些企业上过于集中地“锦上添花”,又避免服务和政策“盲区”,让相关政策“雪中送炭”,惠及更多的成长型小微企业。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