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给女儿信里描摹的“互联网社区+教育”新模式能否给国内正蓬勃兴起的在线教育产业打鸡血?理性分析,扎克伯格设想的模式,与我国国内目前推进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有两方面不同,而这两方面不同,将对模式最终成败产生根本性影响。
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一封信,近日引起广泛关注。除宣布将捐出“脸谱”99%股份外,扎克伯格还在信中描绘了他期待的“互联网社区+教育”的新模式。在他看来,全世界学生们将用上个性化的网络学习工具,个性化学习将成为一种灵活的方式,从而让所有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更为公平的机遇。而为实现这一愿景,要与教育界最强大的领袖合作,以及与社区融合。
这无疑让正在蓬勃兴起的国内“互联网+教育”备感振奋―――互联网大佬这么大手笔地投入教育,表明“互联网+教育”大有可为。不过,在笔者看来,很有必要对扎克伯格设想的“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进行理性分析,虽然互联网“无国界”,但他所设想的模式,与我国国内目前推进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有两方面不同,而这两方面不同,有可能对模式最终成败产生根本性影响。
一是教育评价体系差异。众所周知,美国的基础教育,由于中小学自主办学,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因此,中小学教学本身就注重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各类学校没有等级歧视,社区学院、职业学院与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没有高低之分,大学毕业选择进社区学院、两年后再转入综合性院校求学的比比皆是,社区学院实行宽进严出,办学得到整个社会认可,与“名校”还建立学分互认体系,这也给学习者提供多元选择。在这样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中,教育本来就重视学生个性,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会让个性化教育得到更有力的支撑,包括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缩小教育资源差异。
而我国则不然,基础教育总体而言还是应试教育,单一的分数评价,导致千校一面,很难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高等教育实行计划管理,学校被人为分为三六九等,就连学校内转专业都难,就更别提学校间学分互认、校际自由转学了。学习者普遍有较强的功利追求,基础教育关注分数提高,高等教育则关注学历证书与就业,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表面上可推进教育个性化,但服务的是功利性目标:能否提高考试成绩?能否获得学位、证书?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不是个性化学习体验,而是增强教育功利化。
也正是从这一角度,笔者一直认为,技术无法解决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问题,在引入新技术时,必须重视教育改革。而在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运行模式,就显得特别关键。这就要看第二方面的不同了―――扎克伯格倡导的“互联网社区+教育”,追求的是慈善目标,采用的是慈善模式(成立公司运营,那是使慈善专业化),而我国进军互联网教育的大多是盈利目标,采用的是纯商业模式。
以慈善为目标的“互联网社区+教育”,是更有利于促进公平、吸引学习者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互联网学习资源需要学习者花高价购买,那些不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的学习者会主动购买吗?
在美国,企业家、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慈善几乎都是首要追求,而不是从教育中赚钱和谋利,为此,私立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与个性选择,同时也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程度。与之对比,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家、社会机构进入教育领域,超过九成是为了盈利,这使得我国的民办教育(计划内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都陷入急功近利的困境,在促进教育个性化、多元化,以及教育公平方面,作用发挥有限。这是我国当下发展民办教育必须直面的问题―――以利益回报来调动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很可能加剧教育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并不否认,教育中有部分可产业化的服务内容,但就是产业化经营的教育服务,也不能背离教育精神。我国教育培训业一度被认为是“暴利”行业,很多社会资金进入,炒作教育概念,追求尽快上市,但在度过最初多家内地教育培训公司在海外上市的风光后,我国教育培训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办大规模圈地抢生源,以开店思维开学校,不重视文化建设和办学积累,这必然受到市场的惩罚。
也就是说,教育机构追求盈利,也必须按照教育规律来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我国当前在线教育概念很火,但急于盈利的从业者纷纷发现,很难找到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在线教育提供免费产品服务时,学习者还比较欢迎,而一旦收费,学习者交钱学习的动力就不足。调查显示,我国在线教育企业能盈利的只有5%,大多处于亏损及严重亏损状态。而为了建立盈利模式,很多在线企业在服务内容上调整为“O2O”(线上线下结合),营销则指望从“B2C”转向“B2B”,由学习者个体购买转为学校购买在线服务。显然,这种营销又与尊重学习者的选择权,以及截断机构与学校的利益输送产生冲突。
互联网教育企业追求商业目标并没有错,但不能炒作在线教育概念,走偏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在线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品质上花工夫,而不是简单地把教育资源从线下搬到线上。在线教育最大的优势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全球各地学习者可以同上一门课,而这也是其劣势,在注重覆盖规模时,忽视差异性、个性,怎样在互联网平台上,给学生提供真正的个性化服务,这是发展互联网教育必须做好的定位与选择。
其次,“在线”只是教育形式不同,和传统教育一样,都应该追求教育的本质,应以是否具有让教育本质回归的作用,来评价在线教育,而不是只关注外部形式。从这一意义说,互联网教育,是做教育,而不是做互联网,要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教育。这是慈善目标的在线教育和商业目标的在线教育,都应该共同追求的,否则,就做不好商业,也做不好慈善。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熊丙奇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