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丹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在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型集团性企业在全球经济体系里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大型集团性企业各分支机构在经营内容、特点及业务管理模式上存在多样性,这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集约化管理模式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关键举措。这种模式通过集中管理资源,统一配置价值导向,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但财务集约化管理较为复杂,涉及多方面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在财务集约化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识别风险,并为企业提出很多改进建议。我们聚焦于电力企业,探讨其内部审计在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期望能为电力企业优化内部审计提供参考。
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内涵
财务集约化是国家电网公司基于“三五”管理战略构建的一种有效的金融组织模式,国家电网公司将运输服务、营销、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的是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制度体系。
财务集约化的管理核心在于“集”与“约”,即集中配置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从而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五个集中”(集中核算、资金管理、资金运作、预算管理、在线风险监控)和“六个统一”(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业务流程、成本标准、组织体系)上。通过整合信息平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力企业能够实现垂直集约化管理和水平深度融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财务管理和运营效率。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目前,尽管电力企业的审计流程与系统不断优化,但仍面临预算数据准确性、筹资效率及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审计精准度。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审计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控制环境方面。电力企业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足,导致制度难以有效执行,财务人员能力各有差异,且存在人才流失问题,且员工绩效考核机制较为宽松,企业未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风险评估方面。电力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的风险评估中,目标不够清晰,机制执行力度不足,且未对风险事项进行明确划分,影响了企业对资金管控不确定性的有效识别。
控制活动层面。电力企业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预算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同时,资金收支流程的监管存在漏洞,分级授权分类缺乏科学性,内部牵制和轮岗制度执行不力,导致预算管理失控,资金流通受阻,财务风险增加。
信息与沟通方面。电力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存在不兼容问题,导致数据传递受限。同时,信息系统管理尚不完善,各部门间缺乏有效关联,影响了内外部信息的有效传递。
内部监督方面。电力企业内审部门独立性不足,内部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再加上审计制度执行不严格,测试程序缺乏公允性,导致关键风险控制点难以有效识别,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未能及时发现。
基于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筑牢内控基石,优化审计环境。内部控制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强化内控文化氛围是首要任务。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内部控制培训、研讨会以及案例分享活动,加深员工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执行内控规定的自觉性。同时,电力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全员参与内控建设的积极性。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要构建规范化、长效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一套全面、细致的内部控制手册,明确各环节的职责权限、操作流程、风险控制点及应对措施。此外,电力企业要将资金内控理念与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重要管理机制相融合,共同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强化资金风控,守护企业稳健。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资金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电力企业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运用风险矩阵、压力测试等先进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其中,实时监控资金存量和流向是资金风控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应建立资金监控中心,通过设定资金阈值、异常交易规则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资金风险。同时,企业可以建立“统一标准、分级管控”的资金风险管控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事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精进内控活动,提升管理效能。资金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内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应细化到各部门、各项目、各产品,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电力企业要建立预算偏差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在这其中,加强资金收支集中管控是电力企业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电力企业应建立资金池,通过优化资金收支流程,减少资金沉淀和占用。同时,电力企业要严格管理费用性资金支出,建立费用审批制度和报销流程,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依、合理合规。此外,企业应建立规范科学的资金分级授权体系。企业应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明确授权标准和机制。授权体系应涵盖资金审批、投资决策、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通过分级授权,企业内部既保证了决策效率,又有效控制了风险。
畅通信息渠道,深化营财融合。电力企业需要畅通信息渠道,打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电力企业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会议,及时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电力企业还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强化审计监督,构建闭环管控。为了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水平,电力企业需要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避免人情干扰,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电力企业要强化审计团队建设,通过横向交流从相关部门选取高素质审计人员,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电力企业要细化审计形式与方法,针对不同业务类型采用不同审计形式,如专项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根据业务特点将“事后审计”转向“事前审计”,通过优化审计方法,将货币资金审计方向转向项目工程审计,完善审计回访工作机制,构建闭环管控机制,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电力企业通过筑牢内控基石、强化资金风控、精进内控活动、畅通信息渠道以及强化审计监督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可以构建一个全面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确保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未来,电力企业应持续关注内部审计工作的动态变化,加强审计团队建设,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创新进取,以应对电力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200265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