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10-57260315 | 邮箱:cbmag@163.com 设为首页

中国品牌官

今日要闻

鲨鲨购——员工福利新风向 秋风起 品蟹季 6大大闸蟹品牌劲爆上线

  秋风起,蟹脚痒  吃螃蟹,是秋天该有的美食态度  因为阳澄湖水质营养成分高,养殖环境好,湖里的水草不仅净化水质,还帮助大闸蟹锻炼身体,活动得身体更健康,肉质更紧...

解锁新时代国企创新密码:科技创新战略全景解读

  文/陆晶音 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标志着科技创新被提升到新高度。我国将长期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力求从“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随着智能化新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推动历史变革。众多发达国家也将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全球科技创新竞赛已拉开帷幕,中国欲脱颖而出,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与紧迫感,在前瞻性领域做好统筹规划,加速战略部署。例如,可在一些“无人区”寻求突破与创新,以领跑未来并把握发展主动权。

  新时代国企科技创新面临的核心挑战

  科技创新事业已取得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仍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

  创新战略引领作用尚不明显。国有企业在重工业和服务业占比较高,其研究机构主要承担军工技术研发。在制造业,尤其是核心基础产业,国有企业比重较低,还需引进国外技术。当前,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其顶层设计尚待完善,系统性、完整性和操作性均存在不足,导致创新战略的引领作用不明显。

  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往往注重当前业绩和既得利益,导致创新意识相对薄弱,缺乏自信,对于具有一定风险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不高,缺乏内在驱动力。同时,现有的创新环境、文化、管理和制度保障等体系尚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激发其内在的创新动力。

  产学研创新机制尚不完善。创新组织多为自发,采用非紧密型合作模式,整体机制不完善,政策间协调不足。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偏松散,导致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创新效率低下。同时,科技创新资源市场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研人员参与度低,原始创新能力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协同共享仍需改进。科技创新资源的供需协同不够,科研设备利用率低下。资源配置分散,信息对接交流不畅,难以发挥集聚优势,市场化共享氛围尚未形成,这制约了国有科技创新企业参与开放共享的积极性。

  在辩证与战略视角下

  审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充分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从辩证视角审视科技创新企业的内在矛盾

  事物发展的根源在于其内部矛盾性。国有企业创新短板的核心原因是长远和眼前、创新与创效之间的矛盾。创新短期内表现为资源投入,具有不确定性,从而摊薄了企业的短期效益。然而,缺乏创新,创效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创新与创效是企业发展的两个方面:创新是创效的基础,缺乏创新则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没有创效,企业无法投入,创新则失去了意义。因此,创新与创效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构建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用战略思维践行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战略即方向,它指引企业的当下和未来,是企业发展、理念、资源配置及市场经营等活动的根本遵循。观察全球成功的企业,均呈现出创新发展路径。企业创新战略需主导并整合创新方向、组织配置、资源分配及人才机制,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战略角度思考,企业创新战略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科技创新战略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国有企业以国家战略为创新的核心导向。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均明确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这充分表明了新时代、新理念下对创新战略的高度重视。

  科技创新战略必须放眼世界,提升格局。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已位居第二,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企业创新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勇于对标一流,体现全球格局,而不能简单满足现状。应主动布局,并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找准与世界一流的差距与短板,有针对性地攻坚克难,并前瞻性地做好未来战略部署。

  科技创新战略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企业创新的价值核心应体现在提升用户满意度和满足客户需求上,这与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创新战略必须重视客户价值。在数字化转型中,阿里、华为等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将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传统工业领域未能有效应用这些技术,并非由于缺乏IT(信息技术)本身,而是对需求理解不够透彻。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必须持续加强传统制造行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应利用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对部分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深度改造,以推动其持续改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有序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通过数据驱动企业发展,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

  科技创新战略引领的关键在于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由于创新活动周期及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创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需及时评估与完善。同时,必须秉持“久久为功”的创新精神。华为的成功,即源于对创新的坚守。

  新时代背景下

  国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路径与对策

  优化创新组织,完善协同体系。新时代科技创新应紧扣产业链进行详细部署,并妥善解决资金链问题。同时,需协调好相关主体与要素间的关系,为新技术市场应用做好前期铺垫。此外,应树立“链”的理念,即从产品完整技术链角度把握技术创新关键点,以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为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与活力,必须持续优化和改革科技创新评价制度。以此为突破口,逐渐完善创新考核与科技评价机制。在综合效益和评价原则上细致分类,全面考虑市场价值与技术价值。坚持战略导向,兼顾远近原则,统筹技术目标,有序建立前瞻性、战略性及颠覆性的技术评估体系,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优化。

  优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必须尊重科学研究的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和路径不确定性。由于创新工作探索性强,潜在失败风险高,因此应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举措,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并持续改进过程监管、程序管理及风险评价,以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容错机制。

  培育创新团队,孵化顶尖人才。特大型国有企业代表行业最高水平,因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创新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释放企业科技创新动力、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关键。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应立足实际,长远规划,服务于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和“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