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10-57260315 | 邮箱:cbmag@163.com 设为首页

中国品牌官

今日要闻

鲨鲨购——员工福利新风向 秋风起 品蟹季 6大大闸蟹品牌劲爆上线

  秋风起,蟹脚痒  吃螃蟹,是秋天该有的美食态度  因为阳澄湖水质营养成分高,养殖环境好,湖里的水草不仅净化水质,还帮助大闸蟹锻炼身体,活动得身体更健康,肉质更紧...

风险导向审计:开启企业风险管理的全新视角

  文/李丽江门市利嘉盈置业有限公司

  在当下商业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不断攀升。传统的审计方式多聚焦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却未考虑非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潜在冲击。风险导向审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除了审视财务风险外,还综合考量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及技术风险等多种非财务风险。这让相关人员能更全面地了解公司风险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强化风险防范,助力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稳健发展。

  制定风险导向审计计划

  明确发展环境。风险导向审计这一新颖的审计方式,已在企业审计中得到广泛运用。企业的发展常受内外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诸如宏观经济状况、政策法规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等,均需要审计人员定期调研或监测,以实时把握行业市场动态。而内部环境则主要涉及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及企业文化等层面。审计人员需深入剖析这些发展环境,准确识别企业的各类风险点,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审计方法,从而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立足。

  评估与识别错报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内部控制手段,要求审计人员全面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以有效识别潜在的错报风险点。审计人员会运用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细致检查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及财务数据处理流程,从而发现可能的错报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他们还会深入剖析行业特点和企业的经营环境,凭借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全面评估影响财务报表的风险因素,精准判断错报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会评估账户、列报、交易等内容,以识别经营风险。随后,他们会明确所识别风险的等级,并界定报错的范围。接着,对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会影响财务报表的编制。此外,审计人员也强调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审计部门的紧密合作,共同分析和评估错报风险,制订并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在审计过程中,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并得出准确可信的结论,需充分认识并合理规划被审计目标。风险核算时,应采用“检查风险×重大报错风险=审计风险”的计算方法。同时,要明确审计报表的层次,因不同层次的工作重点有所区别,需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程序。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结合审计客体的特征和审计目标,界定报告层次,确保全面覆盖重要财务信息。此外,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要结合财务报告和相关资料,识别关键信息和财务情况,确定审计要点,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应合理安排审计时间,优化资源配置,以降低企业审计风险。

  企业风险导向审计方案的落实

  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目的是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确保审计模式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匹配,进而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审计人员首先需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如控制活动的设置、执行人员及监督机制等,并掌握其实际执行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和对行业特性及企业经营模式的准确评估,审计人员应通过实地考察和抽样测试来验证内部控制的成效。最终,审计人员需综合分析测试结果,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劣势,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降低企业风险。

  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是审计团队进行的实质性检查和测试。审计人员通过此程序收集审计证据,以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团队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质性程序,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高风险领域,应增加抽样检查的数量和范围,以确保审计的全面覆盖。同时,审计工作应重点关注账户余额、重大交易等,以确保财务报表各项均符合规定。执行过程中,必须确保报表中的项目和数据真实可靠,且所有指标均经过相关部门审核。

  修改计划。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若发现实际情况与审计计划有出入,应给予重视并及时调整相关审计计划。同时,需进一步评估企业风险,并结合经济背景和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报告阶段。完成所有审计工作后,审计人员需整理审计结果并编撰报告。审计负责人应与企业负责人深入沟通,共同评价审计成效。在此过程中,应汇总各类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最终的风险审计报告中。

  提高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实效的建议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风险导向审计有效运作的基础。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的法律法规,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保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人员可依法开展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法律法规能规范企业行为,降低审计风险,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存在行为违法,应责令其整改,以避免法律和经济风险。之后,应从财务会计和法律制度两方面界定审计责任,并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深化体制改革。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起步较晚,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审计成本高且效能未充分发挥。因此,需深入研究风险导向审计,明确其不足,推进体制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应持续优化控制测试程序、分析性复核技术及风险评估方法,缩小抽样检查范围,提高针对性,避免无效尝试,从而减少测试次数,进一步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投入。

  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未能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为此,应加大信息化投入,研发审计专用管理系统,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审计资源共享。此举有助于推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进而降低审计成本,提升风险导向审计的质量,并减少人为错误。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能有效帮助企业识别内部控制的问题,明确管理风险点,进而推动企业制度的完善,并提升其风险防范能力。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至关重要,以便为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审计工作本身也需不断改进和优化。另外,提升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亦是关键,这不仅能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还能降低成本,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