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收购日本东芝 中国品牌全球化之路再续新程】近期,海信收购东芝电视的消息在业内炸开了锅。近年来,中企“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其背后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日益崛起的事实,相比之下包括东芝在内的日企却在走下坡路。当年如日中天的“日本制造”走向衰落,我们在庆幸的同时,更应当从中汲取教训,唯有如此中国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近期,海信收购东芝电视的消息在业内炸开了锅。近年来,中企“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其背后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日益崛起的事实,相比之下包括东芝在内的日企却在走下坡路。当年如日中天的“日本制造”走向衰落,我们在庆幸的同时,更应当从中汲取教训,唯有如此中国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海信收购东芝电视95%股权
日前,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前者将以129亿日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旗下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的股权。收购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资料显示,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主要经营东芝电视及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及广告显示器),并在日本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在电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然而,东芝集团在十年前以接近3倍溢价收购了西屋电气,后因福岛核电站泄露以及全球核电行业下行等原因,使得东芝核能业务遭到重创,并连累其他业务。为了自救,东芝集团开始抛售旗下多个业务。
据了解,如果未来收购完成,海信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视制造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电视制造商排名中,第一是三星,第二是海尔,第四是索尼,第五TCL。也就是说,在海信收购东芝电视后,在全球前五大电视制造商中,国产品牌将占据三个席位。
日本电子公司大溃退?
谈及海信收购东芝电视的原因,一方面,拓展海外市场是其重要业务之一,而收购东芝电视也正是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海信高层曾公开表示,海信是日本市场本土品牌以外的品牌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从2010年海信日本公司成立开始,海信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都在日本市场上销售,明年其空调产品也会跟进。此时收购东芝,无疑会提升海信品牌在日本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东芝在显示领域的技术一度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甚至领先,而海信也是被誉为中国彩电的“技术领袖”,其自主创新的ULED显示技术和自主研发的画质芯片在中国企业中首屈一指。因此,海信收购东芝电视是强强联合,更加巩固其在显示领域中的地位。
实际上,东芝出售旗下业务远非表面上那么简单,背后更多折射出的是日本电子公司的落寞以及中国电子公司的崛起。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视品牌全球份额突破30%,超过韩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电视品牌的海外扩张及全球并购策略。海信电视已经连续13年占据中国市场第一,在美国和欧洲、澳洲、非洲也发展迅猛。
此外,美的收购了东芝80%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长虹收购了三洋电视中国业务,海尔收购了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等等,中国家电企业收购日本家电品牌和业务已成“新常态”。
中国制造提速国际化步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开始提速国际化进程,经历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研发的巨大转变。然而,在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欢呼雀跃之余,我们也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曾经强大无比的“日本制造”都有衰落的一天,中国制造又怎能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谈及“日本制造”衰落的原因,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日本电子企业存在着架构臃肿、决策链条过长、经营效率较低以及对民用终端消费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这些弊端让日企逐渐失去了对市场的掌控,让诸多日本制造企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日企受制于人力成本、生产效率等因素。
不过,中国电子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扰,其在中低端制造业地位受到东南亚、非洲等“成本洼地”的挑战。为此,中企除了将中低端制造业往更低成本地区转移,还应该在品牌构建和科技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否则中低端被抢滩,高端领域又没拿下,就会身陷转型升级的困境。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