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品牌要闻>正文
  • 中粮接盘可口可乐瓶装业务 员工提出2N+4赔偿标准

  • 责任编辑:新商业 2016-12-07 00:00:00
  • 导读:可口可乐中国事先可能没有料想到中国员工的维权意识如此强烈,在前期的统筹过程中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内部员工达成顺畅的沟通,才会使得员工情绪波动较大

      原标题:中粮接盘可口可乐瓶装业务 员工提出2N+4赔偿标准

      中粮接盘可口可乐瓶装业务遇维权难题

      出售瓶装业务原本对于可口可乐、中粮和太古来说都是一件“划算”的买卖,然而近日以来的员工维权风波却为这笔交易蒙上了阴影。

      今年2月,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了与现有的装瓶合作伙伴中粮和太古达成非约束性意向,就在华装瓶业务重组特许经营权进行谈判。重组完成后,在中国内地,中粮将拥有并运营18家装瓶厂,太古将拥有并运营17家装瓶厂。原本的三足鼎立变成二分天下。

      而面对公司迟迟未能给出员工安置具体方案的情况,加上对于公司易主后可能产生的福利待遇减少的担忧,可口可乐中国员工提出了“买断工龄”等补偿协议。

      继四川、重庆、吉林三个省市的可口可乐工厂员工向可口可乐中国发出诉求书之后,11月28日,陕西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可口可乐”)的员工也向公司管理层递交了诉求书。

      “员工对于权益受损的担忧属于正常情况。不过可口可乐中国事先可能没有料想到中国员工的维权意识如此强烈,在前期的统筹过程中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内部员工达成顺畅的沟通,才会使得员工情绪波动较大。”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道。

      员工对中粮接管企业感到不安

      11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正式宣布将在中国自有的装瓶业务悉数出售给中粮和太古,其中部分资产的股权以30.14亿元卖给太古,其他部分资产的股权卖给中粮,作价29亿元。同时,在太古与中粮的装瓶业务重整计划中,太古将一家装瓶厂以4.87亿元卖给中粮,中粮则将10家装瓶厂以21.22亿元卖给太古。

      “重整后,中粮与太古基本实现划江而治,中粮负责长江以北,太古负责长江以南。”一位不愿具名的可口可乐内部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

      而太古向中粮出售的唯一一家瓶装厂,正是刚刚递交员工诉求的陕西可口可乐。此前出现员工维权的三家企业接盘人也均为中粮。

      重庆可口可乐员工维权代表会的工作人员史可(化名)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太古与可口可乐同样是外资企业,所以相对来说会好一些。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中粮接手后的待遇问题,这一方面是国企与外资企业的福利相比较弱,另一方面是今年年初中粮在遣散金帝时对于工龄认定的前车之鉴。”

      今年6月,中粮宣布中止旗下金帝品牌的所有业务,并开始遣散相关员工。在其最初给出的经济性裁员方案中,无论工龄多少,最多只发放13个月的工资补偿。而在金帝员工与中粮方面多次协商后,中粮方面同意将“N+1”中N的上限改为具体工作年限。

      此外,还有金帝被辞退员工因雇佣合同的雇主在中粮改制过程中出现变化,而被否认部分工龄的情况。

      面对各种担忧,员工在诉求书中提出,员工要求与可口可乐召开员工大会,邀请重组与并购管理层见面,与可口可乐相关瓶装厂工会及员工作正面沟通,同时提出2N+4(N为员工平均工资)的赔偿标准以及相关福利待遇在一定期限内不变等要求。

      对此,朱丹蓬表示:“外资企业的福利较好是众所周知,而中粮在此前处理金帝员工赔偿上的后续调整也使得他骑虎难下。如果中粮在员工待遇方面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注重于员工的沟通也将会有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员工赔偿暂无法律依据

      史可向记者介绍,早在今年8月就向公司提交了关于买断工龄的意向,“重庆公司约有500-600名员工,当时工会印发的调查书回收约300份左右,包括继续在新公司工作,或者买断工龄之后再考虑,其中大部分员工都选择了后者。”

      “尽管管理层给出了两年内待遇福利不变的口头承诺,但始终没有细化的文件使得大家更加不安,也曾采取拉横幅等行动。”史可说道。

      虽然可口可乐员工提出了2N+4的赔偿标准来买断工龄,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一赔偿标准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对于部分员工的担忧与不满,可口可乐公司方面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此次重组是在装瓶厂股东方层面发生股权变化,装瓶厂在国内的法律实体将继续存在。交易完成后,与装瓶厂所建立的法律关系,包括客户合同、供应商合同、装瓶厂自己员工的劳动合同都将正常地继续履行。

      与金帝的经济性裁员不同,可口可乐与中粮方面都没有表示出裁员计划。

      京师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事务部主任徐玉领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只有在非因员工过错的裁员中,企业才有义务向被裁员工提供2N倍的赔偿金。所以,目前可口可乐员工提出的赔偿条件的基本前提是否成立还是个问题。”

      可口可乐中国公关经理金孜华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提出赔偿的要求,可口可乐方面并不理解为何有这样的要求,没有法律法规支持这样的诉求,所以我们还在跟员工进一步沟通。”

      史可也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我们在前期的法律咨询中也了解了这一问题,但这个赔偿标准是对我们个人权益的一种保护,也有律师表示还是有机会争取到相应的赔偿金的,不过要在我们与公司解约之后。当然,我们更希望通过与公司沟通就能解决问题。”

      记者致电可口可乐中国相关负责人希望了解公司相应问题解决方案上的最新进展,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去碳酸化以求轻装上阵

      事实上,此次员工维权事件的最终结果不仅会影响中粮接盘后能否留住这些想要“买断工龄”的员工,也影响着可口可乐中国的去碳酸化能否轻装上阵。

      据悉,此次交易值约10亿美元,可口可乐借中国版图的重划一举收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

      “出售瓶装业务一方面能够为可口可乐带来一笔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可口可乐去碳酸化与轻资产模式进程加快。”朱丹蓬说道。

      中国作为可口可乐的重要海外市场,近年来业绩增长并不理想。该公司首席运营官James Quincey此前曾表示,今年第二季度可口可乐在中国可乐的销售额降幅为个位数。财务数字也显示,2016年上半年可口可乐全球利润增长5.7%,但营业收入却下跌了4.57%,而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到中国市场疲软的拖累。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的轻资产举措只是其全球资产重组计划的组成部分,该公司今年已经完成在欧洲和非洲的特许经营权重组交易,并在北美市场建立起非碳酸饮料产品线组合,卸载了很多装瓶业务,以应对北美地区碳酸饮料的需求减少。

      据了解,可口可乐此前估计,在处置好北美、中国、德国及南非的资产后,它的直接员工人数将从原来的12.3万人大幅下降到3.9万人,净收入从443亿美元下降到285亿美元,但是资本开支也将减半至13亿美元。

      除了可口可乐之外,此前肯德基、麦当劳纷纷出手中国资产,百事公司也已经于几年前将旗下装瓶厂业务出售给了康师傅。在行业人士看来,在业绩不佳的背景下,对业务进行剥离,对这些深入中国市场腹地的外资品牌来讲,不失为“明智之举”。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重庆中环会展捷豹XJ EV或搭90.2kWh电池组 续航达4
  • 重庆中环会展物联网时代新商业世界的行动解决方案
  • 建立方集团荣获2018中外企业文化峰会两项大奖
  • 2018全球人居环境论坛 建立方集团捧回国际大奖
  • 首届全球CMO发展峰会举行 腾讯刘胜义强调未来需要
  • 旁观世界杯赛场上的中国品牌“盛宴”
  • 新经济品牌发展论坛7月6日举办 探索独角兽品牌进
  • 创新设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主编推荐 ...
  • 华阳集团碳烯科技石墨烯新产品石墨烯发热墙板成功落地阳泉...

  • 辰视将携新技术新产品参加第11届深圳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

  • 签约王一博,上线新产品,香飘飘如何俘获年轻人?...

  • 品牌课堂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