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宏达矿业(600532,股吧)有限公司(下称“淄博宏达”)的“15宏达CP001”短融券,终于在8日晚以一纸公告的形式宣告实质性违约,成为首例发布兑付公告且未进行任何风险提示而最终违约的债券。
随着淄博宏达陷入违约风波,其曾经的子公司宏达矿业(600532)也大为紧张,急于撇清与淄博宏达的关系。10日,宏达矿业披露,“本公司与淄博宏达系各自独立的经营主体,目前已无任何业务往来和关联关系。”
经济导报记者连续追踪、独家梳理这一事件的脉络发现,围绕着这宗4亿元的公司债,作为发行人的淄博宏达从表态兑付到最后一刻违约,从主体信用等级由AA-连续被调降3次至CC,其在债市的“滑落”轨迹清晰可见,发人深省。
在这期间,淄博宏达“卖身”山东焦化之旅也横生波折,成为这场戏剧性风波中的重要插曲。
缘起“卖子”之举
在10日的公告中,宏达矿业着重提及了本报的相关报道。据其称,公司关注到部分独立财经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了《淄博宏达短融券兑付成疑》(本报3月9日A1版刊发)等相关文章,报道的焦点主要围绕山东焦化中止收购金召矿业、淄博宏达短融券兑付违约等。目前,所述事件仍在继续发酵中。
“淄博宏达为本公司原控股股东,因而本公司被媒体提及较多,容易引发关注和误导。去年12月14日,淄博宏达已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让公司部分股权,自此已不再为本公司控股股东。”宏达矿业强调,本公司与淄博宏达各自独立经营,自身不存在短融券兑付违约及被下调信用评级等相关事项。
事实上,宏达矿业紧急发布上述公告,也是为了避免被“误伤”。如今,曾经为“母子”关系的两家公司,已然形同陌路。
导报记者从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处获悉,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该机构便3次下调了淄博宏达的主体信用等级,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先是在去年12月28日,由AA-下调至A;本月1日,又从A调整为BB+;本月8日,再度下调至CC级。而其首次被下调评级,即缘起“卖子”之举。
受钢铁行业持续萎靡的影响,淄博宏达业绩不甚理想,于是在去年12月把宏达矿业41.6%的股份转让了出去,从而丧失了对宏达矿业的控制权。知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宏达矿业是淄博宏达铁精粉业务的经营主体,控制着淄博宏达主要国内矿产资源和全部采选能力。失去对宏达矿业的控制权后,淄博宏达铁精粉业务剥离,使得其经营稳定性下降,同时,整合国内外铁矿石资源的战略规划也难以实现。
导报记者查阅财务数据发现,宏达矿业对淄博宏达收入及利润的贡献颇大。比如在2014年,宏达矿业对淄博宏达营收及毛利润的贡献率分别达23.61%和48.54%,对净利润的贡献率为41.61%。2015年前3季度,这3项指标分别为13.33%、15.03%和17.36%。
“失去对宏达矿业的控制权后,淄博宏达的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且收入、利润的规模以及稳定性都将受到不利影响。”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外部支持生变
“淄博宏达是主营铁矿石生产的民企,下游主要是钢铁企业。受制于钢铁业严重产能过剩,2013年以来,公司扣除投资收益后的净利润连年大幅下滑,而负债主要是短期有息负债,偿债压力巨大。”在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看来,对于淄博宏达而言,由于“民企+过剩产能积重难返”,便谋求转让资产断臂求生。
然而,转让核心资产宏达矿业股权的所得,仍无法覆盖其债务缺口。
更重要的是,淄博宏达的外部支持突然生变。
淄博宏达今年1月20日披露的《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显示,淄博金召矿业持有淄博宏达100%的股份,是后者的控股股东,自然人段连文是淄博宏达的实际控制人。此后,山东焦化集团旗下的山东铁雄对淄博金召矿业进行了重组,并于1月8日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重组后,山东铁雄持有淄博金召矿业100%股权,从而成为淄博宏达的实际控制人。
蹊跷的是,3月7日山东焦化集团又披露,“因双方意见不一致,山东铁雄于3月2日召开董事会决定中止本次收购,并于当天将淄博金召矿业的100%股权退出并办理完毕工商登记变更手续。”
在1月已完成重组并进行了工商登记变更,为何突然在3月2日后又反悔这一重组?导报记者未能联系到山东焦化方面对此置评。
与此同时,山东焦化集团也“改名换姓”,更名为“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导报记者查询该公司的注册信息发现,其经营范围的前两项赫然显示为: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股权投资。
如今,已有转型之意的中融新大集团中止收购淄博金召矿业,也意味着淄博宏达的外部支持无望,这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此,大公国际认为,淄博宏达已无经营业务开展,资金链极为紧张,而短期偿债压力仍然极大。其自身偿债来源匮乏,同时外部支持基本丧失,信用风险急剧加大,短期流动性风险骤增,基本丧失偿债能力。
据此,大公国际将淄博宏达主体信用等级调整为CC,评级展望维持负面,“15宏达CP001”信用等级调整为D。
“踩雷”风险增大
淄博宏达8日晚的公告称,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短融券、年息8%的“15宏达CP001”,应于3月8日兑付共计近4.32亿元本息,但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债资金。
“该事件严重损害了债券持有人利益,在公开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郑重向‘15宏达CP001’持有人致歉。”淄博宏达表示,“公司将通过多途径努力筹措偿债资金。”
多位机构人士对导报记者分析,淄博宏达受下游钢铁业过剩产能调整拖累,自身经营陷入困境已久,银行抽贷加剧其流动性压力,而变卖资产未果最终引爆违约。随着经营状况恶化,其未来偿债难度很大,甚至“希望渺茫”。
目前,淄博宏达控制的资产仅剩秘鲁铁矿和龙口宏港码头等下属企业或项目。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其收购秘鲁铁矿时出价1亿美元,但现在国际铁矿石价格基本只有当年的一半,该项资产价值缩水可能性较大。
此外,秘鲁铁矿项目尚未完全建成,无收益产生;龙口宏港码头资产和营业收入规模较小,对偿债帮助也不大。而截至2015年9月末,淄博宏达本部总有息负债为39.82亿元,全部为短期负债,短期偿债压力极大。
“15宏达CP001”未能按期兑付本息,成为中国公募债券市场又一起违约事件。此前,在信用债市场上数家公司曾发布兑付风险公告,最后大都有惊无险成功兑付。然而,随着滞胀风险升温以及去产能的推进,更多违约事件或浮出水面。
据导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至少发生6起债券违约事件。金融机构普遍预计,今年中国债市信用违约事件将增加,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仍将是违约风险高发区。“而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更大。未来市场‘踩雷’事件还将继续发生,投资人对过剩产能行业中的民企投资应慎之又慎。”锐财经分析师刘江远对此表示。
(责任编辑:郝运 HN064)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