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昊
资本市场是交易和配置资本性资源的市场,其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升级与发展。
近日,三年内四次重组的ST新梅再一次被举报存在虚假重组、违规减持、恶意掏空上市公司等情况。尽管公司方面对这一举报再次澄清,但此举令重组的前景蒙上阴影。
对财富的追逐本无可厚非,但对ST新梅大股东而言,不仅仅是企业发展所迫。
资料显示,作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ST新梅的原大股东兴盛集团原本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比例高达55.7%。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紧缩等因素,在2013年前后,上海新梅就已经成为空壳等待重组。
也就在这个时候,兴盛集团开始了一系列资本手法。这一手法与南江集团对华丽家族(600503,股吧)的运作近似。
2012年11月30日,兴盛集团一分为二,设立荣冠投资、兴盛集团,分别持有上市公司28.23%、27.47%的股权而居第一、二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变。当日,ST新梅收盘价为6.14元。公司分立后,ST新梅讲述了一系列的故事:在扣非后亏损500多万元的情况下,出台了10送8股派1元高送转分红方案;2013年2月,ST新梅推出“卖房买酒”的转型方案;该方案尚未定型,ST新梅又引进战略投资者南江集团,宣布进军引发A股市场狂潮的石墨烯。南江集团曾是华丽家族第一大股东。2011年,南江集团分立分拆华丽家族股权,随即大规模减持,在此过程中,“私募一哥”徐翔抬高华丽家族股价,使南江集团高位套现。在受让上海新梅股权之前,南江集团已经套现30亿元。而在ST新梅的此次运作期间,徐翔也是大举介入。
于是,ST新梅股价飞涨,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中旬,涨幅超过128%。到2013年3月26日,荣冠投资经过9次抛售,股权全部清空,兴盛集团持股也降至8.5%的历史低点。此轮减持,ST新梅实际控制人套现约11.61亿元,加上1.42亿元分红,共获得13.03亿元现金。
ST新梅此次轰轰烈烈的重组计划却无疾而终。
如今,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ST新梅也反复自证清白,并表示与徐翔旗下的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无任何业务往来,更无任何所谓联手操纵股价的行为;兴盛集团减持的目的包括为上市公司战略转型筹集必要的资金,改善集团自身财务状态。
2014年初,ST新梅又捧出了转型文化传媒行业的重组方案,结果仅过两个月,其一纸公告宣称因估值存在差异而终止。
继三年内三次重组落空后,12月8日晚,ST新梅发布重组预案,拟以11.5亿元作价整体收购江阴戎辉100%股权,并向兴盛实业配套融资。值得注意的是,江阴戎辉净资产账面值仅为7598万元,且过去两年一期资产及收入规模较小,2014年和2015年1―10月尚未实现盈利,但其100%股权的增值率竟然高达1440%。此外,江阴戎辉第一大股东为谭文辉,持有57.02%股权,而ST新梅董事长张静静也同时持有该公司16.08%股权。
ST新梅希望此次成功转型的同时,也借此来巩固兴盛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在兴盛集团自身财务状态得到极大改善的2013年,ST新梅的股权危机出现。兰州鸿祥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 简称“开南系” 通过增持,合计持有ST新梅14.23%的股权,超过了原第一大股东兴盛集团11.19%的持股比例。
股权争夺由此开启,但开南系对ST新梅的相关权益被剥夺。对此,财经人士皮海洲直指,在这场股权争夺中,ST新梅更多代表的是兴盛集团的利益。
兴盛集团既想借微弱的股权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又难以让上市公司步入正常的经营状态。上海严义明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严义明就认为,“根据上海新梅现在的情况,谁能获得广大中小股东的支持,为中小股东谋福利、为公司整体利益着想,谁就能进而获得公司控制权,从这个角度看,一致行动人的进入是值得欢迎的事情。”
或许是为了防范一直以来的股权之争将来再置公司于被动局面,作为兴盛集团实际控制人张兴标的一致行动人,ST新梅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静静参与ST新梅此次重组。在考虑配套募集资金的情况下,两人直接或间接持有 ST 新梅的股份比例将由目前的11.19%提升至27.22%,即便不考虑配套募集资金,其持股比例亦将提升至14.77%。
尽管如此,重组保壳成功与否仍难预料――重组预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其手法值得警惕――壳公司对于控制人的最大价值,是不断地结合概念反复在二级市场掘金,而能否真正实现让上市公司业绩翻身的重组,反而并不是控制人所关心的。
市场各方都在期待ST新梅的重组迈入产业转型升级的正轨,也期待监管层以更加细化、完善、严格的方式促使资本市场不断走向完善与成熟。否则,在注册制即将推出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麻烦制造者可能更多,资本市场的作用也更加难以体现。
(责任编辑:罗浩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7